德系車企巨頭居然這樣玩“潛規則”

原標題:震驚了!“秘密集會”20年,德系車企巨頭居然這樣玩“潛規則”

近日,德國《明鏡》周刊的一則報道震驚了汽車業。據稱,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德國主要汽車制造商大眾集團及其子公司奧迪、保時捷,以及寶馬、戴姆勒結成非法的卡特爾壟斷聯盟,用以維持他們行業巨頭的地位和強大的話語權,這為之后的“排放門”丑聞埋下了隱患。用《明鏡》周刊的話稱,這將是“德國經濟史上最大的卡特爾壟斷案之一”。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歐洲汽車行業地震,并且迅速占據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據路透社最新消息,歐盟委員會表示已獲知卡特爾聯盟存在的消息,正在對涉案德國車企進行調查。

20年后東窗事發

據《明鏡》周刊報道,去年為了查找大眾汽車操控鋼鐵價格的證據,德國當局突擊檢查了大眾公司的辦公室,期間第一次發現了德國車企之間存在非法壟斷行為,兩周后,大眾和戴姆勒先后向反壟斷當局主動提交了準入審查的許可,希望能夠減少懲罰。

所謂卡特爾(Cartel),是指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在劃分市場、規定商品產量、確定商品價格等一個或幾個方面達成協議而形成的壟斷性聯合。

戴姆勒CEO蔡澈(左)、寶馬CEO科魯格(中)和大眾集團CEO穆勒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眾、奧迪、保時捷、寶馬、戴姆勒一直召開秘密集會,討論關于生產成本、供應商、零部件采購價格、發展策略以及關于排放的問題。來自這些車企的200多名員工召開了60次以上的秘密集會,內容涉及汽油車和柴油車、剎車和變速器等各方面。借此,德國主要車企制定汽車業潛規則,形成長期的卡特爾壟斷。

之后在調查大眾排放丑聞時,德國的競爭委員會也發現了蛛絲馬跡。在上述隱秘集會中,德國車企為他們旗下柴油車的尾氣排放制定了一套標準,并心照不宣地執行了多年。

小小尿素罐引出大丑聞

據悉,德國車企形成的卡特爾團體,幾乎在所有零部件上都勾結串聯,從敞篷車的軟性頂棚到對供應商的評價,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偷偷對尿素罐的尺寸做了約定。

德國《明鏡》周刊報道稱,柴油發動機的出現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為了應對來自日本汽車的威脅,二是有一段時期歐洲嚴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而柴油發動機不僅更加高效還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柴油發動機的發明曾經是歐洲的驕傲,但當時的柴油發動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會產生比二氧化碳更可怕的有毒氣體——氮氧化物。據歐洲環保組織統計,氮氧化物每年會造成7.2萬人過早死亡。

后來人們發現,氮氧化物可以被尿素中和,于是在柴油車上開始有了尿素罐,可是尿素罐越大,車企的成本就越高。如果車企能夠適當減小尿素罐尺寸,那么每輛車節省的成本可以達到80歐元。這對于銷量以百萬輛計的車企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福布斯》稱,德國眾車企在2006年舉行秘密會議決定減小尿素罐尺寸,2008 年9月,經過會議、電話和郵件溝通,戴姆勒、奧迪、寶馬和大眾一致同意使用8公升的尿素罐。不過,《明鏡》周刊援引奧迪公司的內部文件稱,要想使尿素順利中和氮氧化物,8公升的尿素罐最多只能支撐3700英里,要想達到普遍情況下的10000英里,則需要至少19公升的尿素罐。幾年后,歐盟和美國的排放法規更嚴格,但車企卻并沒有打算改裝大尺寸尿素罐,奧迪反而警告說:“我們要繼續避免在尿素罐尺寸方面競爭。”

歐盟介入

據路透社最新消息,歐盟反壟斷官員日前表示,對于德國車企可能存在的卡特爾壟斷行為,歐洲反壟斷委員會以及德國反壟斷組織已經展開聯合調查。

根據歐盟的反壟斷規則,涉事公司可能面臨約合其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如果按這個比例計算,大眾集團最高可能面臨200多億歐元的罰款,戴姆勒面臨150億歐元、寶馬面臨90多億歐元罰款。

歐盟反壟斷官員沒有給出推測,只是表示:“歐盟委員會和德國反壟斷組織已經收到相關信息,歐盟委員會正在評估,現在對結果進行推測還為時尚早。”德國不少政界人士要求提高事件透明度并對相關汽車制造商施以懲罰。

“要評估這些相互串通會造成的經濟損失將是非常復雜和困難的,而且在合法和非法合作之間還有一片很大的灰色地帶。” Evercore ISI分析師阿恩特·埃林霍斯特說。

寶馬單獨否認

據悉,《明鏡》周刊的報道發出后,大眾及戴姆勒并沒有做出評論,而寶馬則予以否認。

《明鏡》周刊稱,寶馬的汽車尾氣排放處理系統不能有效運轉, 且寶馬與大眾、奧迪和保時捷在該系統及其它零部件設計和定價上有串通。對此,寶馬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寶馬集團并未惡意操控汽車生產, 汽車的生產過程符合相關法律要求。”

德國車企的麻煩還遠未結束。近日,戴姆勒宣布將花費2.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11億元),用于對歐洲超過300萬輛奔馳汽車的柴油引擎進行升級,從而減少柴油機的排放污染問題。與此同時,奧迪也宣布對旗下的85萬輛柴油車進行召回,對車上控制排放的軟件進行升級。

另外,據德國《商報》報道,奧迪正在考慮解雇其公司4名董事會的成員,從而警告其CEO魯伯特·施耐德。報道稱,目前施耐德之所以還可以保留CEO的位置,是因為來自保時捷公司和皮耶希家族的支持,而正是皮耶希家族控制著大眾集團,但施耐德很難撐過明年。因為目前奧迪也卷入大眾排放丑聞之中,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奧迪在全球的銷量下跌了4.7%,只有大約91萬輛,低于奔馳和寶馬,從此成績看來,奧迪已經離施耐德曾經的豪言壯語漸行漸遠,在9月29日的董事局會議上,將就此事進行討論。

德國汽車業烏云何時散?

卡特爾壟斷案曝出后,德國車企的股價都應聲下跌。未來伴隨著調查的深入和事件的發酵,德國汽車業恐將面臨更大壓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卷入卡特爾壟斷的都是德國傳統車企,非德國車企例如福特歐洲公司,以及此前一直在美國通用汽車控制下的歐寶,都曾被這個秘密組織拒之門外。由此也可以看出德國汽車業的“團結”。

德國梅茨勒銀行分析師約爾根·皮蓬說:“這些指控非常嚴肅也非常嚴重,意味著各車企有超過20年的非法壟斷,對目前已經深陷排放丑聞的德國車企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更讓人擔心的是,籠罩在德國汽車業頭頂的烏云不知何時才能消散?”

關鍵詞: 巨頭 規則 車企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