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前三季度GDP全國十強城市落定,南京繼續保持全國前十。據市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前三季度南京地區生產總值11907.05億元,同比增長8.3%;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47元,同比增長10.6%。
江水奔流,不舍晝夜,見證著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步伐——淘汰落后企業、騰籠換鳥,傳統“制造”加速邁向現代“智造”,增加經濟發展“含綠量”;“多澆地、少澆苗”,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城市處處活躍著創新因子,時時澎湃著創新脈動;打破行政邊界,“跨省抱團”推動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創新體系協同共建、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城鄉融合發展……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南京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要求新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如今,伴隨著產業能級快速提升、全域創新格局加速形成,南京正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長江之歌”。
向轉型升級要動力
——產業升級、動能迭代,經濟發展更富“含綠量”
長江堤岸邊,禁漁后的江面成為江豚嬉戲的天堂,濕地蘆葦蕩里的越冬候鳥成群休憩。距江堤數里之外的中興通訊、LG化學等企業,在與時間賽跑,開足馬力沖刺四季度——這是江寧濱江開發區生機勃勃的畫卷。
江寧濱江開發區是南京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綠色實驗室”,生態與產業和諧相依,隨著沿江岸線52家“散亂污”企業被集中整治,千億級制造業高地的深綠“底色”日漸彰顯。在龍頭企業的牽引下,產業高度不斷刷新。今年6月,中國電信—中興通訊5G+工業互聯網聯合創新中心揭牌,為總投資200億元的中興通訊南京濱江智能制造基地安上“新引擎”。“這里是中興國內最大的5G智能制造生產基地,中興的5G基站、系統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三分之一,流水線馬不停蹄。”中興通訊股份公司副總裁邱生富說。
沿長江順流而下,一條48.5公里長的“綠絲帶”在江北新區綿延。江北新材料科技園沿途遍植花草樹木,清澈河道內流水潺潺……落戶園區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延長反應技術研究院,研發出“微界面強化綠色化學制造平臺”,助力化工企業降本增效、節能減排。“我們的技術已走出南京,在全國30多個產業場景應用,僅去年就有近億元產值。”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張志炳介紹,全球石化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也向研究院拋來“橄欖枝”,希望利用這項技術改造老舊設備。
“近年來,園區立足安全生產、促進綠色發展、強化創新驅動,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落后企業的關閉退出,到廢氣、廢水、廢渣的治理;從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到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與培育,園區已形成以石化、碳一兩大產業鏈為主要支撐,新材料、醫工醫材為發展方向的現代產業體系。
南京產業表情在變化,持續向高新技術、高價值產業轉型。為進一步“補短板、鍛長板、樹樣板”,《2021年南京市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明確,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百項提升工程”為引領,全面推動南京綠色轉型。
向科技創新要活力
——創新潮涌、產業賦能,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提速
走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超靜間、調試間試驗區,數據中心……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大樓里,創新活力持續迸發。今年以來,紫金山實驗室好消息頻傳:發布全球首個骨干網級可編程交換設備操作系統、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多云平臺、全球首個5G網絡數據采析體系與性能追蹤系統,5G毫米波研究獲2021年度IEEE微波理論和技術學會微波獎,全連接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這塊創新“試驗田”,如今已是“碩果搖枝”。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空間持續優化。初冬時節,環繞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梧桐、銀杏已泛金黃,民國建筑里的院所和高樓大廈中的科技載體相互輝映。這里,既有南大多個知名院系,也有字節跳動江蘇研發總部等“大咖”級科技公司,處處可見創新因子。
日前落戶的南京大學綠色發展與清潔技術研究院,8個創始人中有7個是南大人。研究院主打校友經濟,通過校友牽線搭橋或者直接引入校友創業,將南大的科教資源轉化為創新發展動力。“我們看中的是南大片區的功能性和服務特色,南大系企業在這里可以集群發展。”該院負責人說。
鼓樓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海濤表示,“鼓樓區‘一圈雙軸多點’硅巷建設格局已初步顯現。截至目前,鼓樓高新區已孵化和引進48家‘南大系’高科技企業,‘科創森林’枝繁葉茂。”
鼓樓環南大硅巷,只是南京構建“巷、港、灣、園”多層次創新布局的一個標桿。加快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南京著力盤活主城區空間資源,建設南京獨創的城市硅巷;集聚高校優勢學科、研發平臺和龍頭企業,校地融合打造大學創新港;建設“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打造“類海外”環境;整合全市高新園區,形成“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無處不創新”的社會氛圍日趨濃厚。
以產業為基,創新激發無限可能。棲霞高新區紫東國際創意園,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展廳里,人工智能產品讓人目不暇接。研究院總經理李強說,研究院正加快成長,孵化和引進的數十家企業已紛紛開花結果,賦能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向區域協調要合力
——產業協作、優勢互補,打造全國同城化發展樣板
位于來安汊河的安徽盛世高科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機器不停轉動,工人熱火朝天地生產、檢測用于動車、地鐵的車門、電源控制箱等。“我們是最早入駐汊河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的企業之一。”盛世高科副總孫劍群介紹,汊河距南京浦鎮車輛廠約20公里,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是公司選擇落戶的主要原因。
毗鄰國家級江北新區,汊河全力推進產業協作。“我們立足錯位發展、配套融合,南京江北做研發,來安汊河做制造,實現優勢互補。”來安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汊河經濟開發區致力于打造形成軌道交通裝備特色產業。目前,園區入駐軌道交通企業130余家,其中南京企業占比逾80%,超過4000名企業高管和高技能人才來自南京。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南京一直探索實現路徑。除了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江寧—博望也紛紛攜手共建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江寧和博望聯合招引,總投資10億元的富時科技公司成為落戶示范區的首個項目,主營納米真空等離子涂層裝備產品,預計今年產值將超過8000萬元。浦口和南譙共同注冊成立滁州南浦合作開發有限公司,探索建立“總部研發在浦口、生產制造在南譙”的產業鏈合作機制,圍繞芯片、智能裝備、工業物聯網等產業打造特色園區。
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復函同意,南京都市圈因此成為全國首個由國家戰略層面明確支持建設的都市圈。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錨定“建成全國同城化發展樣板的現代化都市圈”目標,南京都市圈正全力打造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布局的“創新都市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暢通對外聯系通道的“暢達都市圈”;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水、大氣、固廢處理得到明顯提升的“綠色都市圈”;統一開放市場,具有規則統一、標準互認、公平競爭發展環境的“開放都市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各城市在醫療、教育、養老、旅游、市場監管等領域全面實現一體化、連鎖化供給的“幸福都市圈”,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助力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為服務全國現代化建設大局作出更大貢獻。(孫敬清 張希 李都 魯舒婷 朱旖旎 肖凡)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