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團結凝聚“綠領”力量 賦能鄉村振興

“十一”黃金周期間,六合綠航獼猴桃種植基地游人不斷,其中不少是艾津農業在公司客戶群里“吆喝”過來的客人。艾津農業為何給綠航“引流帶貨”?

原來,近年來,一批批以現代農業、綠色產業為基礎,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綠領”新農人在六合匯聚,但一直處于“單打獨斗”狀態。針對這一狀況,六合區委統戰部把在農業領域從事研發、種植、銷售等環節工作的代表人士組織起來,成立“綠領新農人聯合會”,團結凝聚“綠領”力量,開展技術交流、生產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從而推動農業高質高效、助力農民富裕富足,賦能鄉村振興。

各有所長、亟待整合

金秋時節,六合區春華家庭農場的千畝稻田已泛金黃,飽滿的稻穗低著頭,微風拂來,稻浪翻滾,稻香四溢。“今年風調雨順,再加上管理得當,豐收已成定局。”農場負責人朱春華樂呵呵地說。

2011年,看到規模種植前景廣闊,朱春華在雄州街道錢倉村流轉200多畝土地,種植水稻。由于愛學習肯鉆研,他種出的水稻產量高、品質好,種植面積逐漸擴大至1100畝,每年的收入也是“水漲船高”,成為名副其實的“綠領”新農人。

雖然日子越過越好,但趕上這個豐收年,朱春華卻有一件煩心事兒:2020年10月順利拿到了綠色食品認證,“六靈”牌大米商標也已注冊,可碾出的大米怎么賣、賣給誰?“去年,我通過朋友圈自銷一部分大米,大家吃了都說好。朋友圈就這么大,能吃多少米?最后還是賣稻谷。”朱春華說,好米只能賣出稻谷價,他不甘心。

朱春華遇到的銷售渠道不暢問題,并不是個案。近年來,一批融入農村、投身農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等“綠領”新農人扎根六合。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六合區農業人才總量達4712人。“有人技術過硬、有人銷售在行……大家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但各自為戰是常態,沒能形成合力,亟待破題。”六合中等專業學校智慧農業專業學院執行院長咼克鵬告訴記者。

打破壁壘、抱團發展

9月24日,六合區委統戰部聯合區農業農村局,把區內農業企業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農業創業者等方面新農人代表人士組織起來,成立了“綠領新農人聯合會”。其中,90%以上成員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家共同攜手,就是要打破壁壘,變單線發展為網狀連接,實現資源共享,從而帶動區域廣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江蘇艾津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綠領新農人聯合會”會長王光告訴記者。

“把懸浮種衣劑和小麥種子充分攪拌,就相當于給種子穿上了‘防蟲馬甲’,可有效抑制蚜蟲、螻蛄等病蟲害發生。這樣一來,麥苗長起來后用藥量將明顯減少,小麥品質自然就會提升。”再過一段時間將迎來小麥種植季,昨日,在位于六合橫梁三友湖畔的艾津農業“田間課堂”,王光親自上陣示范,向前來“取經”的六合家庭農場主們傳授種子包衣技術,讓大家直呼“漲知識”。

聯合會“問世”,種植技術傳播有平臺,新農人抱團發展有舞臺。前不久,聯合會發起“同心戰疫愛心助農”六合新農人在行動活動,艾津農業的富硒大米與東晨鴿業的冰鮮乳鴿、鴿蛋等首次搭配在一起,通過會員各自銷售渠道向客戶推介。如今,在六合,新農人相互“帶貨”已不鮮見。“有問題就找聯合會,背靠這艘大船,我就能心無旁騖抓生產了。”朱春華說。

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新時代對農業發展有了新要求,需要全產業鏈的資源合理共享,理性抱團發展。‘綠領新農人聯合會’是一批有心有志的新農人適應農業發展新時代而組合起來的,有利于做到信息互通、技術互通。”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剛華說。

“鄉村對綠領人才的吸納和培育,順應了鄉村振興‘四治’新形勢下對人才的根本需求,真正激發了鄉村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尤其是綠領聯合會的成立,以強有力的組織手段聚合個體能量,優勢互補,最大程度發揮人才效能,有助于從根本上扶持和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主任說。

“目前,六合已落實區委常委與綠領代表人士聯誼交友、列名聯系等制度,并建立了由區委統戰部牽頭、相關部門為成員、有關團體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制定責任清單,全力扶持新農人健康成長。”六合區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圍繞聯合會日常管理、活動組織等方面,抓好組織統籌和計劃安排,吸收培養更多優秀新農人加入進來、壯大隊伍。同時,更好發揮“綠領新農人聯合會”平臺作用,將聯合會建設成為新農人聚力創新的工作平臺、對接交流的合作平臺、培訓學習的成長平臺、提檔升級的孵化平臺,深化與“茉莉六合”等農產品公用品牌合作,形成行業互促、事業互助的良好局面,加速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孫敬清 李都)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