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投放煤炭儲備增加市場供應

七月流火。伴隨全國多地頻繁發布高溫預警,今夏又一輪用電高峰來臨。

除了“燒烤”模式影響外,國內經濟的復蘇以及傳統用電高峰期的到來,合力推高了用電需求,令今年的電力供需矛盾更加凸顯。

梳理發現,進入7月份,廣東、浙江、江蘇等經濟大省不斷刷新用電最大負荷紀錄。這背后,也反映出我國制造業的強勢復蘇。

受訪專家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會是近幾年來保供電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面對電力短缺困局,各地紛紛行動起來,除了出臺有序用電方案外,也在想方設法加大電力供應,多措并舉尋求破解之道。

國家發改委近日也下發《關于做好2021年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安排形成1.2億噸以上的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力爭到2021年底形成4億噸左右的商業儲備能力。據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國家發改委將繼續投放煤炭儲備增加市場供應,本次準備投放規模超過1000萬噸。

用電最大負荷不斷被刷新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數月以來一直面臨著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

7月8日,廣東省最高統調負荷達13156萬千瓦,再創歷史新高。隨著新一輪高溫天氣的到來,預計廣東省用電負荷可能再創新高。

來自南方電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省全社會用電量達3643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增速方面,上半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2.89%,兩年平均增速為9.7%。

用電需求的持續攀升,除了高溫天氣的影響外,經濟增長也是重要因素。

制造業的用電量是經濟的“晴雨表”。作為制造業大省,廣東上半年制造業用電量占工業用電量超過8成,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速較快,兩年平均增速達16.53%。

另一個經濟大省江蘇同樣面臨電力緊張的嚴峻形勢。7月14日13時20分,江蘇電網調度負荷創下歷史新高,并首次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04億千瓦,同比增長4.6%。

前6個月,江蘇省全社會用電量提升至3384.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34%。“6月之后,全省工業生產穩健快速發展,以及氣溫較同期偏高,持續的高溫天氣帶來降溫負荷拉動,江蘇電網負荷持續處于高位運行。”國網江蘇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任蘇大威說。

浙江省也在不斷刷新最大用電負荷。7月13日13時32分,浙江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0022億千瓦,同比增長8.1%,比去年最高值增長754萬千瓦。這也是今年浙江省第三次刷新最高用電負荷歷史紀錄。

用電量的攀升也反映出浙江經濟的較快增長態勢。1-6月全省全社會用電量2533.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87%。其中工業用電量1764億千瓦時,增速達到了26.29%,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9.64%。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記者表示,“去年經濟數據基數較低,今年以來,全國經濟持續復蘇,制造業運轉良好,企業訂單量大增,這帶來了更大的電力需求。不過,現在全國多地用電緊張,這也反映出很多地方對于用電高峰存在準備不足的問題。”

多地出臺有序用電方案面對電力供應緊張的嚴峻形勢,全國各地陸續采取了相應舉措,普遍的應對方案可以概括為建立“需求響應為主、有序用電為輔、可中斷負荷保底”的電力供應保障體系。

按照慣例,傳統的用電高峰一般出現在7~9月份,企業為了趕下半年的訂單,工業用電量會直線上升。

一方面是經濟增長和企業生產的旺盛用電需求,一邊是電力供應偏緊的現狀,許多地方的思路是,用電高峰來臨且用電趨緊時,要最大程度地減少缺電對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7月4日,杭州市發改委提出按照“先錯避峰、再限電”的順序合理均衡安排有序用電措施,將有序用電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

石家莊市日前制定的用電方案,也按照先錯峰、后避峰、再限電的順序制定有針對性的有序用電措施。

自5月中旬以來,為緩解用電緊張局面,廣東多地啟動了錯峰用電,各地有針對性地實施工業用電錯峰方案。

佛山巴德富實業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部總監潘建歡介紹,該公司5月中旬開始執行錯峰用電措施,先是“開五停二”,后來變為“開四停三”,企業生產受到一定的影響。

相比于5月份,廣東目前的電力供需矛盾已經好轉。潘建歡向記者介紹,“現在情況已經好多了。目前我們執行的是‘開六停一’,有時都不用錯峰用電了,企業生產已經基本不受影響。”

對于錯峰用電,巴德富幾年前也經歷過,因此具備了一定經驗。為保障訂單的正常交付,巴德富除了通過自發電滿足電力需求外,還對產能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不少企業則通過避開用電高峰進行靈活有序生產安排。東莞正揚電子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公司新建了一個廠區,繼續擴大產能,在執行有序用電安排后,公司靈活安排用電,上半年產值同比增長68%。

供電總體趨緊形勢下,廣東采取的有序用電措施,實現了“錯峰不減產”或少減產的預期目標。而南方電網公司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大平臺優化配置作用,內外挖潛,通過靈活調劑省間余缺,挖掘廣東省內發電機組潛力,開展市場化交易等手段,有力保障了廣東電力有序供應。

有省份要求電煤一律不得外銷面對電力緊張局面,除了有序用電的舉措外,更為重要的是加大電力的供應。在我國的電力供應體系中,火電依然占據最大比例,因此動力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來看,國內動力煤供需矛盾依然比較嚴峻。

近期,產地部分煤礦因環保安全等原因不同程度減產甚至停產,礦區拉煤車滯留明顯,坑口煤價持續上漲。港口方面,受價格倒掛、下游補庫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北方港口調入不及調出,庫存自6月初以來持續下降。

7月13日,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國內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報價為947/噸。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價格也創下近兩個月高點,收盤時報價為882.8元/噸。

一方面是煤價的不斷攀升,另一方面,政策沒有給予電廠電價補償,因此火電廠的發電熱情也受到影響。

近日,一則關于河南省發改委保障省內電煤供應的調度通知文件引發關注。

通知提到,7月11日晉東南地區暴雨致使侯月線、太焦線中斷,河南省省外電煤運輸產生較大影響,為確保省內電煤供應,要求河南能化集團、平煤集團、鄭煤集團、神火集團及其他煤炭生產企業,所有煤礦生產電煤一律不得售往省外。省內所有煤礦生產煤炭可以轉做電煤使用的一律不得入洗。

河南此舉的背后,是該省電力供應的緊張。今年夏季,河南電網最高用電負荷首次突破7000萬千瓦,達7350萬千瓦,同比增長19.3%,河南電網最大供電能力7050萬千瓦,整體存在供電缺口300萬千瓦,全省供需形勢已由“相對平衡”轉為“整體趨緊”。

面對動力煤短缺的現狀,中央和地方已經行動起來。近日,各產煤省區和有關中央企業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督促臨時停產煤礦加緊恢復生產,保障煤炭供應。

林伯強向記者表示,“短期來看,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的抓手,就是盤活國內的火電,而從長期來看,還是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行業,減少對煤電的依賴,這樣才能更好應對用戶側需求。”(于長洹)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