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開發區奮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安徽宣城是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既有山川之勝,又兼水陸之豐,是一座充滿魅力的生態之城。作為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和南京都市圈城市發展聯盟成員,宣城經濟社會發展獨樹一幟。國家級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宣城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以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為代表的四大主導產業蓬勃發展,為宣城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高質量發展注入充沛動力。

安徽開發區奮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記者專訪了國家級宣城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家和。劉家和介紹,“十三五”以來,宣城經開區狠抓各項工作,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經開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優異成績,為宣城市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記者:回望“十三五”,宣城經開區取得了哪些輝煌成就?今年上半年,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如何?

劉家和:“十三五”以來,宣城經開區著力“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狠抓各項工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局面,在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考核中連續3年位居前30強。“十三五”時期,宣城經開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4.2%,入庫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43.5%,到位省外資金年均增長17%,利用外資年均增長15.7%,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以來,我們聚焦“六穩”“六保”任務,實施“1515”攻堅行動,即招引億元以上項目利用省外資金繼續保持100億元以上;建成5個投資1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園;培育10個產值超5億元骨干企業;啟動5平方公里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區建設。今年1-5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4%,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較為迅猛,今年以來產值增速達72.6%,做到了“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記者:上半年以來,宣城經開區“雙招雙引”工作取得了哪些突破?

劉家和: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重要機遇,牢牢抓住招商引資這個龍頭,緊緊扭住項目建設這個關鍵,著力夯實企業幫扶這個基礎,“產業鏈”招商成效顯著,“大好高”項目取得突破,“高精尖”人才不斷聚集,主導產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新簽約(備案)項目58個,協議引資114.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7個,上海大巨龍、浙江銘博汽車兩個項目投資額均超過10億元,新簽約項目主導產業契合度達到98.2%;組織召開G60科創走廊新能源產業聯盟大會,面向全球招募新能源產業高層次人才。

記者:借助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宣城經開區如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劉家和:宣城經開區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G60科創走廊建設為契機,突出主體培育,集聚一批高新企業;突出平臺打造,集聚一批研發機構;突出資金保障,集聚一批創新資源;突出人才服務,集聚一批創新人才。

我們出臺了《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2020年授予10家企業科技創新獎,向66戶企業兌現科技獎勵561.9萬元;著力打造“一城三院兩中心”高端平臺體系,高水平建設運營宛陵科創城、重點支持宣城先進光伏技術研究院建設、依托錦美公司在經開區設立新型碳材料研究院分院、推動安工大宣城研究院務實開展工作、支持宣城灝谷瑞梅健康科創中心發展、積極參與臨港飛地科創中心建設;將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分為ABCD四類,精準給予資金支持,累計為高層次人才團隊提供資金支持0.97億元;圍繞“留得住”,建立領導聯系專家制度,推行優秀人才評比獎勵、薪酬補貼及創新創業獎勵。

記者:宣城經開區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有何獨到做法?

劉家和:我們緊緊圍繞“四最”營商環境建設目標,不折不扣落實“四心四服務”(銘記初心、工作用心、服務貼心、辦事省心,服務發展、服務大局、服務企業、服務項目),讓企業專心經營、創新創造,讓投資者放心投資、安心發展。

具體做法上,我們聚焦提速提效,扎實推進“一站式”服務;聚焦幫辦代辦,扎實推進“我辦好”服務;聚焦減稅降費,扎實推進“最暖心”服務;聚焦提標擴面,扎實推進“全要素”服務。這些做法有效提升了企業獲得感,工業項目落地總的審批時間,由40天進一步壓縮至13.5天;近三年累計減稅降費約7.5億元,為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穩定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