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醫保發出一筆筆民生紅利:支付新冠肺炎患者治療費用16.3億元,用醫保基金滾存結余支付新冠病毒疫苗費用;藥品、耗材集采,藥品目錄談判準入,每項節約百億元以上;開展住院費用跨省份直接結算,醫保基金支付1038.4億元……群眾獲得更多實惠和便利,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用醫保基金滾存結余支付新冠疫苗費用;三批藥品開展國家集采,平均降價54%,據測算每年節約醫藥費用539億元;首次開展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冠脈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下降到700元左右,降幅90%以上,預計每年節約醫療費用117億元;114個談判藥品價格平均降幅超過50%,據測算僅2020年1—11月就為患者減負721.9億元;開展住院費用跨省份直接結算,醫保基金支付1038.4億元……
記者從1月12日召開的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獲悉:2020年,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全民醫療保障網。在保持全民參保的高覆蓋率下,過去的2020年醫保“發放”了一筆筆民生紅利,切實為群眾帶來了實惠和便利,增強了改革獲得感。
助防控——
支付新冠肺炎患者治療費用16.3億元
2020年12月15日以來,我國正式開展了重點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迄今為止,全國重點人群接種量已近750萬劑次,加上之前針對高風險人群接種的160余萬劑次,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次。接下來,還將全面有序地推進高感染風險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種工作,并實施全民免費接種,從而構建起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
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居民不用付費,而是全民免費接種。企業按議定價格提供的疫苗的費用,加上接種服務等全部的費用,將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居民個人不負擔。
1月12日,據國家醫保局介紹,醫保支付新冠病毒疫苗費用是應對特殊事件的特殊之舉。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余,不影響當期醫保基金的收支,也不會影響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待遇。
國家醫保局表示,醫保支付疫苗費用,不是簡單付錢。要千方百計確保醫保資金發揮最大保障效力,充分發揮醫保戰略購買作用,用好各種各樣辦法,分階段將價格導入合理區間。要做好醫保支付結算工作,監測好疫苗使用支付情況,確保群眾疫苗打得明白,醫保資金付得清楚。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伊始,國家醫保局即第一時間提出“兩個確保”。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推動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已累計結算患者費用28.4億元,醫保支付16.3億元。同時,臨時將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的藥品和診療項目納入目錄,制定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復治療項目支付政策。鼓勵各地開展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集中采購,實施技耗分離的價格政策,核酸、抗體檢測試劑價格分別下降七成和四成以上。在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全國階段性減征職工醫保費,為975萬家參保單位累計減免1650億元,超額實現減負1500億元預期目標,為促進復工復產、保持就業穩定提供了強有力政策保障。
減負擔——
藥品、耗材集中采購,藥品目錄談判準入,每項節約百億元以上
上海市69歲的楊女士患有非小細胞肺癌,每個月定期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開藥。去年3月20日之后,她常用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從每盒2280元降到547元,每月自負費用從2730元降到630元,這讓楊女士異常驚喜。
大幅降價的這款吉非替尼片是進口原研藥,多年來價格昂貴。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之后,該藥價格大幅下降到全球最低,惠及大量買不起這種昂貴好藥的患者。
在人們看病費用中,藥費、耗材費用占據了大頭。2020年,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的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對創新藥、獨家藥品進行談判準入等改革舉措,每一項舉措節約費用都在百億元以上。
2020年,我國組織開展了第三批國家藥品集采,55個中選品種平均降價53%,并在全國落地實施。加上此前國家集采的藥品共112種藥品,平均降價54%,據測算每年節約費用539億元。2020年11月,我國首次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集采的對象是冠狀動脈支架,即人們熟知的心臟支架。中選冠脈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下降到700元左右,降幅90%以上,預計每年節約醫療費用117億元。
各地也在探索開展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擠壓虛高水分,減負效果明顯。武漢開展胰島素帶量采購,河南濮陽、浙江金華帶量采購中成藥,“三明聯盟”集采未過評藥品平均降價近七成,江蘇、安徽等多省份選擇高血壓和糖尿病用藥、抗生素、抗腫瘤藥等采購金額較大的藥品開展集采。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北京等省份分別牽頭開展人工晶體、吻合器和補片、新冠檢測試劑、冠狀球囊等耗材聯盟采購。
2020年12月,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結果公布,調入藥品119種,調出29種,目錄內藥品達2800種。這是2018年以來連續第三年調整藥品目錄,共納入433種新藥、好藥。意味著我國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基本建立。114個談判藥品價格平均降幅超過50%,據測算僅2020年1—11月就為患者減負721.9億元。其中,準入25種國產創新藥,有力鼓勵了國產藥品創新。
2020年,貧困人口看病費用減負效果明顯。貧困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已累計資助7867萬貧困人口參保。確保待遇應享盡享,經三重制度綜合保障,貧困人口住院和門診慢特病費用實際報銷比例穩定在80%左右。初步統計,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累計資助貧困人口參保2.3億人次,減輕個人繳費負擔403億元;惠及貧困人口就醫5億人次,減輕醫療費用負擔3500億元,助力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群眾精準脫貧,初步實現“基本醫療有保障”。
便利化——
看病費用跨省份直接結算1038.4億元
2020年,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的景女士通過省互聯網醫保大健康服務平臺,開出全國首張平臺型互聯網醫院醫保電子結算單,體驗到了便捷的線上復診、醫保購藥服務。
參保人跨省份看病出院時直接結算,不用墊付醫藥費;看病時不用帶卡,拿著手機出示醫保電子憑證就可以無卡看病;參保慢病患者不出家門,通過互聯網醫院復診,直接能醫保結算,藥品配送到家……醫保越來越好用,越來越便利,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幸福感。
截至2020年底,住院費用跨省份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4.4萬家,國家平臺累計結算醫療總費用1759億元、醫保基金支付1038.4億元。京津冀、長三角和西南五省區三個試點地區開通聯網定點醫療機構10177家、定點藥店11771家,門診費用跨省份累計直接結算醫療費用7.5億元、醫保基金支付4.3億元。
跨省份就醫之前,參保人需要先備案,目前,21個省份169個統籌地區實現國家渠道線上備案,通過手機、互聯網就能方便備案。
醫保信息化加快,信息跑路,群眾不用再跑腿。2020年,建成國家醫保信息平臺主體,于2020年11月在廣東汕尾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在廣東、河北、青海三省上線運行。全國所有省份均已開通醫保電子憑證激活服務,累計用戶超4.5億。參保人可以憑手機里的醫保電子憑證看病就醫購藥。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場景,保留并優化傳統服務,提高線上服務適老化。
(記者 李紅梅)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