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糧食進口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內需求增長較快,二是國內外糧價倒掛。專家認為,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然而,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因此,需要通過進口調劑余缺,優化供給結構,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
根據海關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糧食進口同比有所增加,特別是玉米進口增加比較明顯。前三季度,我國糧食進口量1.0206億噸,比上年同期8174萬噸增長24.9%,其中玉米進口667萬噸,同比增長72.5%,漲幅遠超其他糧食品種,玉米進口占糧食總進口的比重從上年同期的4.7%提高到6.5%;大豆進口7453萬噸,同比增長15.5%,占糧食總進口的比重高達73%。
國內需求增長是主要原因
國家發改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主任黃漢權認為,國內需求增長較快是糧食進口增長的主要原因。首先,受去年以來國家大力鼓勵生豬生產政策的刺激,全國生豬和能繁母豬生產逐步恢復,由此帶動飼用玉米和大豆需求大幅增長。其次,近年來一批玉米深加工項目紛紛上馬,導致玉米深加工產能從2017年的7600萬噸擴張至2019年的近1.13億噸。同時,經過2016年以來多年去庫存、調結構,我國玉米產需缺口逐年擴大,玉米供求從階段性過剩轉為供給偏緊,只有通過進口平衡供給缺口。
“國內外糧價倒掛是糧食進口增長的又一個重要原因。”黃漢權說,今年國際糧價有所上漲,但仍低于國內糧價,目前進口玉米到岸完稅價每噸比國產玉米低500元左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糧食生產的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不夠高,與歐美國家家庭農場幾十公頃、幾百公頃的規模有較大差距,國內糧食在價格上沒有太多競爭優勢。
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谷物自給率超過95%以上,稻谷和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然而,我國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如優質小麥和大米供給不足,玉米存在產需缺口,大豆自給率不足20%。因此,需要通過進口調劑余缺,優化供給結構,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從目前進口結構看,小麥和大米進口量很少。以2019年為例,大米和小麥全年進口量僅占當年產量的1.8%和2.3%;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麥、高粱、玉米酒糟和木薯等飼料糧進口量相對較大;大豆高度依賴進口,來自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的大豆占進口量的90%以上,“卡脖子”隱憂長期存在。
進口對國際糧價影響有限
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美國玉米、俄羅斯小麥以及法國大麥的出口價格自5月份以來已上漲30%,同時,聯合國全球谷物價格指數創下逾5年來最高,芝加哥玉米及小麥期貨過去3個月分別上漲25%及17.5%。外媒觀點認為,中國采購以及其他主要谷物生產國自身問題抬高了全球玉米、小麥和大麥價格。
黃漢權認為,把國際糧價上漲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大量進口糧食,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完全有悖于事實。從進口量看,我國糧食進出口量只占全球貿易量十分之一左右,而且進口的大頭是大豆,對世界糧食價格上漲的影響有限。今年以來,國際糧價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原因,不是世界糧食供不應求,而是疫情導致世界糧食貿易不確定性增加、各國加強對糧食貿易的管控以及部分地區受病蟲災害影響,從而引發糧價恐慌性上漲。
黃漢權表示,一是在疫情最嚴重時期,一些糧食出口國采取禁止或限制糧食出口措施,加劇了糧食危機的恐慌。二是近年來國際經貿沖突不斷,世界糧食價格、生產和貿易波動性加大,不少國家增加糧食儲備,造成可供貿易糧食數量減少。三是今年蝗災和草地貪夜蛾肆虐,嚴重沖擊了非洲、中東、印度等地區糧食生產,相關地區減產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世界糧食價格。四是受疫情影響,全球貨物運輸和供應鏈嚴重受阻,物流成本大幅上漲。五是部分發達經濟體為應對疫情增發貨幣,所形成的貨幣效應在糧價上也有所體現。
專家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價格出現上漲,國際資本抓住貿易商和加工企業看漲糧食價格的心理預期,在期貨市場炒作國際糧價,特別是今年9月份以來,國際糧食期貨價格上漲明顯,帶動現貨價格聯動上漲。因此,必須高度警惕和防范國際投機資本炒作帶來的風險。
增強國際糧食貿易話語權
糧食問題歷來被作為戰略博弈的重要籌碼。越是危機時期,越能凸顯糧食的重要性。黃漢權認為,作為糧食進口大國,我國要不斷提高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加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推動糧食進口國別和渠道多元化。糧食貿易受到國際貿易摩擦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努力構建多元化進口格局,是保障糧食供應安全有效的手段。近年來,我國遵循“適度進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積極發展糧食國際貿易,逐步改變進口來源國相對單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國政策變化和產量變化的國際貿易格局,促進我國糧食進口來源、渠道和結構的多元化,通過市場方式避免國內糧食市場受到全球糧價的沖擊。比如,在大豆進口方面,我國不斷拓展大豆進口來源地,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等國家也成為我國大豆重要進口來源地。
加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今年疫情再次證明,危機期間,任何禁止或限制糧食出口的做法,只能加劇恐慌和危機。我國要積極推動全球糧食供應鏈和物流鏈穩定運行,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的多邊及雙邊合作,構建高效協同、精準敏捷、安全有韌性、綠色可持續的糧食供應鏈,確保糧食國際貿易不受阻、糧食物流不中斷。
要引導企業“走出去”,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大糧商,實現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安全可控。目前,四大國際糧商美國ADM、邦吉、嘉吉和法國路易達孚,控制著國際谷物交易市場80%的份額,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我國要樹立全球視野,增強戰略眼光,培育一批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的國際大糧商,開展糧食生產、加工、倉儲、物流、裝備制造等跨國經營,逐步形成內外聯動、產銷銜接、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
加強糧食進口配額管理,確保糧食產業安全。我國對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谷物進口實行配額管理,2004年至今,進口配額一直保持不變,我國小麥進口關稅配額量為963.6萬噸,玉米為720萬噸,大米為532萬噸。同時,應加強糧食進出口的監測和管理,嚴厲打擊走私,規范市場秩序,避免無序進口對國內糧食產業的沖擊。
(記者 劉慧)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