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養豬也追求“立體感” 讓“二師兄”得到全方位照料

白色砌墻、現代感的流線造型……在廣西貴港市一處山地,如果你看到這樣的4棟建筑,或許會以為又是一處商品房樓盤。但是,這里的居客可不一般。這個由兩幢7層高、兩幢9層高的樓組成的建筑群,總共可容納約3萬頭母豬。

這個高度集約化的現代化養豬場,通過應用基因科學、高強度生物安全防控系統、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讓“二師兄”得到了全方位的照料。

資料顯示,20世紀70年代,哈爾濱曾出現過使用兩層樓房養豬的案例。如今,隨著用地審批和環保要求提高,“樓房養豬”有了更多發展,廣西、河南、湖北等多地都有了實踐。

廣西貴港的樓房養豬模式,運用了大量現代科技手段。記者在現場看到,盡管存欄量大,但是在豬舍外,并沒有太多異味。任何人進出豬舍都有著嚴格的消毒程序。養殖樓配套了中央廚房、隔離區、物資總倉、生產區、生活區、污水廠、飼料廠、中轉站等八大結構性板塊,實現了結構化管理。

相對于傳統的全開放式養豬場或半開放式養豬場,樓房豬場在防控傳染病上有一定優勢。今年爆發的非洲豬瘟,讓不少養豬業內人士談“豬瘟”色變。而在樓房養豬模式下,棟與棟、層與層、間與間之間完全獨立設計,能更好阻斷交叉感染。

此外,豬場用地緊張是我國養豬業一直以來面臨的難題。據了解,樓房豬場用地僅為傳統養豬模式的十分之一,“上樓養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豬場土地利用率。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樓房養豬”應根據養殖主體的實力和規模加以區別對待。因為傳統的“平房養豬”退出后,土地容易復墾或變更用途,“樓房養豬”則比較困難。此外,如果要做到真正節約用地,也更應該在滿足環保條件下,在閑置的民房或者“空心化”學校等適宜的地方探索。

“因為引入了現代化技術,只要對著豬臉掃一掃,每頭豬的信息就能馬上出來。”該豬場有關負責人說,隨著現代化養殖方式進一步發展,區塊鏈、豬臉識別等科技結合,“二師兄”養殖新花樣將越來越多。(記者陳一帆 吳思思)

關鍵詞: 二師兄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