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每年因為吃鹽過多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病例多達165萬。
該研究由美國塔夫茨大學,首次量化了過量攝入鈉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最終得出結論:僅在2010年,全球大約165萬人因為鈉攝入過量而導致致命心血管疾病。
全球人均每天鈉攝入量為3.9克(1克鈉相當于2.5克鹽),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鈉日攝入量僅為2克。
據統計,目前我國18歲以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鹽攝入量為10.5克,遠高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成人食鹽每日小于6克的推薦量。
吃鹽過多會引發多種疾病
食鹽,作為百味之首,擔負起調節口味的重擔。都說“咸中出味”,而你不知道的是,咸中更“出病”!
01
胃癌
胃癌與不良飲食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是過多食鹽、過分吃辣對胃部傷害很大。食鹽會損傷胃黏膜,使胃壁上的細胞萎縮,而加工肉制品和腌制類食品都含較多食鹽,制作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過多攝入會對腸胃造成損傷,甚至誘發癌前病變。
02
高血壓
攝鹽過多不僅可使血壓升高,而且令降壓藥療效不顯著,是頑固性高血壓最常見的誘因。減少食鹽攝入,是最廉價和簡單的降壓方。
03
冠心病
吃鹽過多是發生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而高血壓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約7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壓,而高血壓又促進冠心病發展;
04
中風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鹽攝入過多,會損害機體動脈,傷害大腦,從而引起中風。而且,高血壓也是腦中風發生的主要原因。
05
水腫
吃了太多的咸味或油炸食品,會讓手指腫脹得像香腸那樣。因為人體傾向于保持穩定的鹽-水平衡。食用了過多的鹽,意味著身體需要通過保留更多的水分來進行補償,這樣就會造成手指腫脹。
06
腎病
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掉的,鹽攝入過多,就會加重腎臟負擔,同時鹽中的鈉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容量負荷過重,形成水腫,又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
07
骨質疏松
研究發現,飲食中決定鈣排出量的主要因素就是人體每天攝入鹽的含量,換句話說,人體每天鹽的攝入量越多,尿液中鈣的排出量也就隨之增多,而且鹽的攝入量越多,鈣的吸收也會隨之越差。吃鹽過多,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的癥狀。
08
肥胖
英國科學家發現,一個人每天多攝入1克鹽,肥胖的風險會增加25%。他們懷疑,可能是因為鹽改變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吸收脂肪的方式。
看營養專家如何減鹽
01
一日三餐這樣吃
·早餐:盡量不用鹽(一杯牛奶燕麥片、一個煮雞蛋,加上蒸胡蘿卜或者玉米、紫薯和水果)。
·午餐:大部分人都需要在外就餐,吃菜前可以用水涮一涮,順便還能去一些油。
·晚餐:要逐漸改善口味。每次保證有1~2個淡味菜肴,如水蒸蛋、清蒸鱸魚、紫菜壽司卷、蘿卜排骨湯等。慢慢改變,堅持下去,就能減少很多鹽的攝入。
02
建議選高鉀低鈉鹽
但這不意味著鈉含量低了就能多放,依然要保持正常的用量。
03
用一個2克的小鹽勺
若用普通加碘鹽,里面會有一個2克的小鹽勺。如果家里兩口人的話,每人每頓就是2克鹽。不管每頓吃幾個菜,一共就放2勺鹽。而且,要在菜肴出鍋時再放鹽。
04
多用醋調味
平日做菜多用醋調味,少用糖,也可以減少用鹽量。
05
少吃咸菜、少喝咸的菜湯
除了咸菜,豆瓣醬、花生醬、醬油、蠔油、蝦醬、蝦干等調味品含鹽量也高,少吃。如果用了醬,可以不用鹽,多煮一會兒,讓其中的鹽分溶解到湯中,少喝湯。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