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5萬億元,同比多增6278億元。”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銀行信貸增速超出市場預期。
實際上,銀保監會在8月11日公告列舉近期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相關舉措時已透露了上述數據。
值得關注的是,在監管層多方面發力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當下,“寬信用”信號開始顯現,“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銀行信貸投放力度”開始在7月份的金融數據中得到體現。
新增信貸規模超預期
雖然相較今年6月份,7月份新增信貸規模實際上有所回落,但是1.45萬億元的增量仍然超出了市場預期。此前,部分機構對7月份新增信貸平均預測值為1.135萬億元。華泰宏觀李超團隊認為,監管層一系列鼓勵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的政策出臺后,商業銀行的執行力度和速度超出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人民幣貸款中,有2388億元票據融資和1582億元非銀貸款。興業研究團隊認為,扣除可能用于沖規模的票據與非銀貸款后,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為1.05萬億元,同比小幅萎縮238億元。
興業研究則認為,貸款結構的變化折射出2017年以來表內信貸額度與融資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錯配:2017年企業融資需求較旺盛,而信貸額度偏緊,使票據融資規模被壓縮;2018年,為平滑表外融資向表內轉移,表內信貸額度較寬松,而基建和部分高杠桿國有企業融資需求回落,在數據上反映為票據融資顯著回升,但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放緩。
另一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的數據變化是M2增速觸底反彈——截至7月末,M2余額為177.62萬億元,同比增長8.5%,比上月末提高0.5個百分點。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貨幣政策的邊際放松是助力M2增速反彈的主要原因,并預計未來M2增速仍有望繼續回升。
“M2增速觸底回升反映出當前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市場利率回落。”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前半部分”——從央行到銀行間市場的貨幣政策傳導良好。
銀行放貸能力與意愿增強
《金融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判斷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后半部分”——銀行間市場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是否暢通,M1與M2增速剪刀差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自今年2月份以來,M1與M2增速剪刀差由正轉負,且缺口持續擴大。截至7月末,M1僅同比增長5.1%,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下降1.5個和10.2個百分點。
“M1與M2增速負剪刀差擴大,表明實體經濟流動性仍持續偏緊。”范若瀅分析認為,目前,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寬松向實體企業層面傳導存在一定時滯。此外,今年以來,M1增速放緩與房地產調控、地方政府債務監管趨嚴等政策有緊密聯系,預計短期內這一趨勢仍將持續。
實際上,今年6月底以來,一系列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舉措陸續落地:從央行定向降準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到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強調要在信貸考核和內部激勵上下更大工夫,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再到近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列舉近期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相關舉措。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7月份新增信貸規模超預期增長,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推動起了實效,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和意愿增強。這一點,從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今年二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中可見一斑。截至二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余額達32萬億元,同比增長13.1%。
“下一階段,隨著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相關政策的逐步實施,銀行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更好地解決‘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溫彬表示。
中泰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戴志鋒預計,未來,銀行信貸投向將主要集中于高等級基建和小微企業。一方面,基建是未來銀行貸款業務的重頭戲,且大中型銀行擔當主力;另一方面,小微企業融資或將超高速增長,貸款類型以3個至6個月流動性貸款為主。
表外融資降幅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起,央行對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在新口徑下,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億元,7月份社會融資存量同比增長10.3%。興業研究團隊對比分析發現,2017年以來,新口徑下社會融資增速中樞較原口徑高出大約0.5個百分點,但二者走勢大體一致。
“表外融資的持續收縮,仍是社會融資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范若瀅稱。數據顯示,7月份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分別減少950億元、1192億元和2744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多減1113億元、2424億元和707億元,但分別比上月少減692億元、431億元和906億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表明表外融資收縮的形勢已經有所緩解。
專家分析認為,表外融資降幅收窄可能與三方面因素有關:一是理財細則的發布使部分金融機構觀望情緒消減;二是7月份信托到期規模低于6月份;三是商品房銷售增速的回升可能使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增長。
“在銀行貸款超預期新增的基礎上,社會融資新增沒有出現反彈,表明其仍受委托貸款、信托貸款等表外融資下降的拖累。”溫彬認為,隨著資管新規和銀行理財新規的實質性落地,表外融資變動將趨向平緩。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目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猶存,企業和居民投資與消費需求不是特別旺盛,因此,需求不足也導致社會融資數據沒有出現反彈。”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表示,“今后,定向的、結構性的信貸政策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可能會更為有效,例如利用基建投資拉動實體經濟、窗口指導商業銀行加速放貸、通過融資擔保基金鼓勵各大銀行參與中小企業貸款業務。”
對此,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也持有相同觀點:“要想提升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意愿,就需要采取一些結構化的政策,例如定向降準、專款專用。此外,還可以探討在特定領域采取更好的風險分擔機制,比如通過融資擔保基金,使銀行投向特定領域的風險變得可控。”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