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為4名68年前犧牲者評定烈士的故事

9月30日一大早,新化縣油溪鄉東方紅村12組村民伍余光將“烈屬光榮”紅牌子,端端正正地掛在大門上。當天,他還代表烈士遺孤向新化縣民政局敬贈“清正廉明,優撫楷模”牌匾。這中間,說起來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伍余光的父親叫伍芬階,70多年前,參加了湘中人民自救會,開展地下革命武裝斗爭,并成為游擊隊骨干。1949年3月21日凌晨,接上級密令,他與30多名隊員實施“河東暴動”,攻打永安、永清兩個偽鄉公所。他們奪取槍支彈藥后,向興讓鄉雞叫巖(今吉慶鎮)仙人橋、蘆茅沖方向轉移,途中遭到偽警察和自衛隊300多人追堵,暴動失敗,康倫才、盧國柱、吳成福、伍芬階、伍蔚湘等5人先后犧牲。

解放后,康倫才、盧國柱、吳成福被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其家屬享受了烈屬待遇。伍蔚湘、伍芬階兩人因種種原因被遺漏。“文革”期間,康倫才等3人的烈士身份被無端否認,烈士墓被毀,光榮匾被砸,家屬受到誣陷打擊,伍芬階的兒子伍余光等人更是被罵作“土匪崽子”,受盡了侮辱。

“我父親死的時候我還沒出生!”提起父親和自己的苦難家史,伍余光不禁熱淚盈眶,“母親在3年自然災害中活活餓死了……”

改革開放后,為了幫助恢復烈士名譽,數名戰友多方奔走呼吁,并提供歷史證據和實物,經過努力,有關部門首先給康倫才恢復了烈士名譽。

2011年10月16日,新化縣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后任婁底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康必泰作為當時的見證人,在書面證明中寫道:“我是興讓鄉自衛隊的一員,親眼看到被捕的盧國柱、吳成福等5位同志被捆綁在大地主院內的屋柱上,也親眼看到這5位同志被偽縣警察局、自衛隊槍殺在吉慶田垅里……”2013年5月,新化縣原縣長、邵陽醫專副廳級離休干部彭本武等老同志帶著相關證明材料,到新化縣民政局申請,希望能為烈士正名,《婁底晚報》以《為了告慰戰友的英靈》為題進行了報道。

“只要證據充足,不管時間過去多少年,也要為烈士正名!”新化縣民政局收到烈士評定申請材料以后高度重視,立即組成調查組,派人調查核查,通過走訪座談、到檔案館查閱資料、翻閱老干部回憶錄等方式,仔細比對和甄別信息,終于找到了有價值的證明材料。

2010年11月,中央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新化歷史》一書記載:“……由于雙方力量懸殊,加上自救會隊員缺乏作戰經驗,寡不敵眾,暴動隊伍潰敗,康倫才、盧國柱、吳成福、伍芬階、伍蔚湘犧牲,其余隊員憑借熟悉地形逃脫。河東暴動失敗后,國民黨反動當局對湘中人民自救會進行殘酷鎮壓,盧國柱等5人的頭顱被割下,懸掛于城門示眾,楊定、鄒中條等骨干被懸賞通緝……”

調查組在新化縣檔案館查閱到了時任國民黨新化縣長的指令、偽警察局長的請功電報,印證了5名革命者被槍殺的事實。他們在部分老同志的回憶錄里,也找到了關于“河東暴動”和革命者犧牲的事實。

證據和證明材料充足后,新化縣民政局逐級遞交了烈士評定書面請示和附件材料。今年7月,省政府下發了批復:“根據民政部《關于貫徹執行〈革命烈士褒揚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規定,經省人民政府批準,評定伍蔚湘、伍芬階、盧國柱、吳成福為烈士”。

關鍵詞: 新化縣 犧牲者 烈士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