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換個馬甲何以就能“四處騙人”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中國之聲報道了一家名為“善心匯”的組織,以“精準扶貧、慈善為名”收取會費、發展下線,涉嫌傳銷一事。“投資3000元,半個月后,就能得到別人3900元的幫助”,從去年以來,這個打著“慈善、扶貧”名號的深圳善心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憑借著高返利、介紹下線返點等方式,通過網絡迅速發展。(央廣網深圳5月24日消息)

投資3000元,半個月后就能有900元的“利潤”,月息高達30%,簡直是天價。但是這900元的“利潤”從那里來的呢。一位善心匯的參與者道出了其中的“奧秘”:“入會者拉他人入會后,可以拿到他投資金額的3%。這樣的話你可有人往里面投錢,有人往外面抽錢,現在就是一個循環起來的經濟”。

也就是說,這900元的“利潤”來自于后來人的“口袋”。善心匯不過繼續玩得是“拆東墻補西墻”把戲,用后加入人的錢補前面人的利,靠資金鏈來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入不敷出的時候,后來人就是倒霉的“接盤俠”。“交納入門費、發展下線、層層返利”,慈善會顯然具備了我國《禁止傳銷條例》規定的判定為傳銷的三個特征。

傳銷隨便換個“慈善”的馬甲就騙人無數。2016年江蘇無錫警方破獲一起借著“慈善互助”名義進行非法傳銷的案件,發展下線2000余人,涉及資金近1000萬元。2017年5月,數以千計的中老年人從全國各地涌向鳥巢,參加“慈善富民會”……傳銷打著“慈善”的幌子,招搖撞騙。

傳銷不是什么新鮮的“騙法”,也沒什么“技術含量”,不過是借用“互聯網”,重復高息攬存的老套路,可為什么還能頻頻得逞,讓眾多人的錢包失守?說到底,是投資者和監管的雙重“失守”,這才能讓騙子得逞。

無論傳銷如何“變種偽裝”,識別其騙錢真面目并不難。作為監管部要加大監管力度,對傳銷“露頭就打”,發現一個打掉一個,從源頭上掐死野蠻生長的通道, 不給其騙人騙錢的空間。另一方面,作為社會公眾,應增強投資危險意識,始終堅信沒有“天下掉餡餅的好事”,運離掙高息誘惑、拒絕賺快錢的誘惑。

關鍵詞: 馬甲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