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人不文明,不必“聽風就是雨”

5月22日,新華網官方微博發了一段視頻,并寫到:“老人在高鐵上嗑瓜子,被保潔員勸阻后,當場起身,將瓜子扔向幾乎整節車廂。”(5月22日《中國青年網》)

曾經,老人是受人尊敬的群體,對老人不尊敬的人必將為人所唾棄。如今,老人是麻煩與可怕的代名詞,碰瓷、耍賴、逃票、亂吐亂扔等一些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時常可以看到老人的身影。現在的老人怎么了?網友長嘆到,“不是老人變化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筆者認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一刀切的行為未免有點武斷,我們應該認清老人不文明背后的含義。

社會在進步,信息高速傳播,普通人也能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而這造成了一種現象,以前很難見到或者傳播范圍很小的事情,現在輕而易舉為人所知曉、傳播,引來網民的議論。尤其是很多人不喜歡看正能量的新聞,對負面新聞情有獨鐘,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評,以此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和吸引眼球。這些老人有錯嗎?當然有錯。可是這樣的行為真的比比皆是嗎?不見得。比例變化不大,基數(瀏覽的消息)快速增長,我們知曉的不文明行為必然增多。

網絡是把雙刃劍,對老人來說同樣如此。以前不確定的行為有了真實案例,一些老人不文明行為便有了借口。而且一直以來人們都有敬老思想,一開始碰到這樣的事情其他人不管有錯沒錯,先“矮”上一截。再加上一些吃了啞巴虧的人自認倒霉,讓那些老人免于法律的處罰和道德的批判。進而讓老人有了“畸形”的優越心理,不文明行為不斷在其他人身上發生,惡性循環就此產生。鐵路作為服務行業,旅客是“上帝”,這群特殊的“上帝”讓鐵路也只能忍氣吞聲。因為越描只會越黑,到時候真成了“黃泥巴掉進褲襠里”了。

阿米爾汗主持《真相訪談》談到老人時說,“尊敬老人是尊敬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年齡,如果他的行為不正確,那么不管他多大歲數,都不能尊敬他,反而要指責他。”我們對待老人也應該這樣,堅決對這些不文明現象說“不”,心理上保持尊敬,口頭上客觀公正。而且大環境已經形成,踐踏文明的老人成了“過街老鼠”,及時制止的人有了一大堆擁護者。特別是火車站、車廂這樣的公眾場合,維護公共秩序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老人不文明是社會大環境使然,也有自己嚇自己的成分,沒有必要“聽風就是雨”。當然,問題既然產生,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因為我們都有老的一天,大家也不希望自己老了之后被別人像躲“瘟疫”一樣遠離。對老人不文明行為說“不”,是“救”老人也是“救”自己。

關鍵詞: 老人 文明 就是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