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公益行動體現社會責任擔當

5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17財年年報,成績亮眼,而其中最璀璨奪目的,則是無處不在的公益擔當。2017財年,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平臺公益的方式和集團公益基金總共實現捐贈善款7.3億元。這些善款通過與阿里合作的超過600家公益機構,發放給需要的人。阿里巴巴平臺和螞蟻金服平臺共推動社會公眾47億人次參與公益;累計3億多用戶、178萬多賣家通過阿里巴巴平臺和螞蟻金服平臺參與。

超級英雄蜘蛛俠有一句經典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阿里巴巴經過快速發展,如今已經成長為我國互聯網公司巨頭,上市公司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堪稱科技巨人。2017財年全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為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2017財年經調整后凈盈利為578.71億元人民幣。在獲得耀眼業績時,阿里巴巴也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其在社會公益方面的成績,也絲毫不遜色,值得拍手稱贊。

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公益基金和平臺用戶,都參與了公益事業,2017財年向社會捐贈善款高達7.3億元。從具體數據分析可知,每四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個通過阿里巴巴平臺完成了公益善舉,可見參與人數之多,平臺號召能力之強,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度之高。這也說明,阿里巴巴在努力賺錢的同時,并未忘記履行社會責任,而是根據自己的能力,想方設法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與單一捐贈方式不同,阿里巴巴發揮了平臺優勢,將公益基因融入旗下各項業務,結合互聯網技術開發特色公益項目。比如運用釘釘即時通訊定位功能的團圓打拐APP,支付寶環保公益項目螞蟻森林,菜鳥網絡的綠色包裹計劃等。并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吸引海量用戶廣泛參與。最典型的就是螞蟻森林,通過虛擬種樹小游戲,讓用戶感受到一點一滴的親手灌溉,培育出一棵棵虛擬大樹,并在現實中落地生根。這種將公益融入娛樂游戲的技巧,毫無違和感,并增進了用戶的環保情感和參與感,受到支付寶用戶的廣泛好評。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社會公益需要更多人參與進來,擁有最廣泛的社會基礎,而非只依靠少數富人、公司,才能走得更遠,做得更堅實。阿里巴巴所倡導的就是微公益,每位用戶的捐贈無需太多,卻鼓勵億萬用戶廣泛參與,既不會增加個人經濟負擔,又能達到聚沙成塔、可持續性的效果。比如以公益寶貝為例,2016年有超過2.8億買家參與,全年捐贈達到44億次,募集善款1.8億元,每個人每次僅有微不足道的4分錢,充分展現出微公益的魅力。

公司發展與社會公益并不沖突,如果協調得當,反而會相輔相成,形成相互推動的效果。阿里巴巴已將公益融入公司血液里,成立集團公益基金,將每年營收總額的千分之三投入基金里,用“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做公益,把互聯網技術與公益項目結合,從而保持公益行動的專業化、可持續性。

如今,阿里巴巴不僅是一家世界頂尖的互聯網公司,還是一個世界頂尖的平臺公益體系,所有的公益成績,都體現出阿里巴巴的公益智慧,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擔當感。阿里巴巴公益模式具有領先性,超越中國所有企業,代表著未來公益發展方向,其特點是與平臺商業模式一致,賦能每個中國人都能參與公益。這一點,值得其它公司去學習和效仿,希望有更多的公司跟進,共同托舉中國的公益事業,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展示和弘揚企業社會責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