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需以史為鑒勤讀書

書籍不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還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就曾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黨員干部要有所作為,就需先立身,勤讀書,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與執政能力,更好的好為民服務。

縱觀中國歷史,凡是杰出的政治家,無一不飽讀詩書,學識淵博。《戰國策·秦策一》記載“(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蘇秦,戰國時期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在年輕時發奮讀書,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他曾游說列國,被燕文公賞識,后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蘇秦正是因為長年累月的堅持讀書,深鉆苦研,才擁有了卓越的見識與過人的智慧,取得政治上的成就,換來六國人民十五年的安寧生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漢光武帝劉秀酷愛讀書,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里也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記載:“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經過長達十二年的統一戰爭,平滅了割據政權,統一天下,建立東漢。他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漢光武帝劉秀通過讀書得以增強才干和本領,成就了統一天下的霸業,讓人們遠離了充滿硝煙的戰爭。

荀子《勸學篇》記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讀書貴在堅持,必須要有恒心和毅力,黨員干部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要活到老,學到老”。在“文革”期間,陳云被戴上“老右傾機會主義”的帽子,受到錯誤批判,被“下放”江西。在江西期間,陳云除了到工廠調研、跟工人座談外,其他的時間基本上都用來學習,“每天晚上讀書到11點”。無獨有偶,同期被下放江西的鄧小平,上午通常去參加勞動,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就主要用來讀書,而且“每日都讀至深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黨員干部要成就為民謀福的事業,就要做到愛讀書、善讀書、讀懂書,用書籍磨練自己的學識與才干,以史為鑒,奏好為民曲!

關鍵詞: 黨員 干部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