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 汽車出行數字經濟企業融資超400億元

2020年,被部分業內人士稱作“數字化元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做出重要部署,其中“數字化”成為關鍵詞之一。與此同時,各大企業在加速數字化轉型,各大行業也在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

回望即將結束的2020年,不少創新性企業也借數字經濟、數字化轉型獲得極大發展。

億歐EqualOcean作為一家專注科技、產業、投資的信息平臺和智庫,現推出“2020五大領域數字經濟企業融資大盤點”系列文章,對科技、消費、大健康、汽車、房產新居住等各大領域的數字經濟代表企業融資情況的梳理,讓業內人士更好地乘上數字經濟的熱潮。

本文系“2020五大領域數字經濟企業融資大盤點”系列文章之一,主要探索汽車出行領域主流數字經濟企業的融資情況。

2020年全年幾乎都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但疫情的影響也是兩方面的。

一方面,疫情的突然降臨給不少企業帶來巨大壓力,甚至有企業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疫情改變了人們的交互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也加速了對數字化等新技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

從前端技術到中端營銷,再到后端服務,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在明顯提速。在中國市場,2020年推出的全新車型中,幾乎所有車型都或多或少配備了車聯網功能,而智能駕駛的體驗門檻也早已降至10萬元以內。

隨著智能化、網聯化等數字化技術對汽車市場的滲透加深,一些身背“數字化”“數字經濟”標簽的初創企業也在疫情黑天鵝降臨之時能繼續得到投資人的支持,甚至不少企業在2020年達成了歷史性的融資記錄。

據億歐統計,在2020年的汽車市場,帶有數字經濟或數字化標簽,且融資總額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的代表性創新企業總計30家,而融資事件達到32起,總融資額約合人民幣430.2億元。

這些汽車領域的數字經濟代表性創新企業分屬6大領域,包括汽車制造、智能駕駛、車聯網、新能源、汽車金融、汽車后市場、出行服務和地圖服務。

(備注:本文“數億元”以1億元計,“數千萬元”以1000萬元計,以此類推,未披露融資金額的融資不計入融資總額;同時本文匯率按照:1美元=6.5人民幣、1港幣=0.8人民幣計算)

從融資事件來看,智能駕駛領域數字經濟企業獲得的融資事件最多,達到了10起,接近全領域融資事件的三分之一。

但談到融資規模,汽車制造企業大幅領先:威馬在今年9月收獲了100億元D輪融資,創造車新勢力融資新記錄;年底,上汽與張江集團、阿里巴巴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也收獲了三者合投的100億元融資,創汽車領域種子輪融資新紀錄。

汽車領域數字經濟代表性創新企業的投資輪次分布較為均衡,雖然A輪融資總計達到8起,超越其他所有輪次,但是領先并不多。從細分輪次來看,B輪+及以前的融資總計13起,C輪及之后的融資事件總計也13起,此外還有6起戰略投資。

分領域來看,雖然智能駕駛領域的融資總額達到10起,但是融資金額僅有71.8億元,僅排在第二位,甚至不及第一位的四分之一。

融資金融排名的第一,毫無疑問是汽車制造領域的數字經濟創新企業。汽車制造商本身對于融資的需求就大,再加上威馬汽車、智己汽車雙雙創造的單筆融資規模記錄,讓這一領域的四家企業共計收獲295.6億元的融資,占汽車領域主流數字經濟創新企業融資總額的68.7%。

從汽車領域數字經濟代表性創新企業的融資額來看,除了有些“欺負人”的汽車制造商之外,智能駕駛、新能源領域分列二三位。但從獲得融資的企業數量來看,車聯網領域的融資額僅次于智能駕駛領域,排名第二。而新能源、汽車金融、出行服務商均有三家代表企業入圍,分列四到六位。

在汽車領域,雖然汽車制造商匯聚了更多的資金,但在智能駕駛、車聯網、新能源等數字化領域的行業重要組成部分都存在10億元級單輪融資的企業,證明了資本對相關領域的看好。

數字化、數字經濟,不止在于一些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上,也存在于企業的運營管理之中。車企的數字工廠、數字化營銷、數據中臺等一系列創新也都在推動著數字經濟的發展。

雖然我們還很難給出數字經濟的定義,但只有更多企業選擇主動擁抱數字化、摸索數字化,才讓我們在未來能更快看清數字化發展的真正路徑。而那樣的未來也一定是屬于這些擁抱新變化、數字經濟的企業。

(作者 謝矩)

關鍵詞: 數字經濟 企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