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 下半年哪一駕比較好使?

中國經濟的發展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在2019年的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數據中我們能看到,消費是大頭占比57%,緊隨其后的是投資占比32%,最后是出口只占到了11%,如果不發生意外,我相信這種大格局會依然維持下去。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事件徹底打亂了所有的計劃,國內國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經濟增長史無前例的出現了負增長模式,好在我國率先控制了這場’“災難”,經濟也在第二季度實現了正增長,也是全球范圍內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有人在此提問,鑒于國內特殊情況的催化下,三駕馬車不同程度受到了損傷,那么在2020年下半年中,哪一駕馬車將發揮更大作用呢?咱們結合國家統計局及海關公布的最新7月份數據并結合市場預期做一個簡單的探討:

消費

“經濟內循環”相信大家已經非常清楚了,簡單點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中國的人口優勢,鼓勵大家走出家門積極消費,居民的參與是經濟內循環能成功最為關鍵的因素,只有充分調動大家的消費熱情,那么消費帶動下的經濟增長也就不成問題了。

作為三駕馬車中最為有利的消費馬車,消費市場的恢復決定著我國GDP的大小,但是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國在7月份消費品零售總額32203億元,同去年相比下降1.1%,扣除價格因素后實際是下降了2.7%,也就是說直到今年8月份,消費這家馬車還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消費增速仍然處于負增長。

為此,各個地方已經采取了非常有利的措施,包括資金上的支持和時間上的讓渡,比如發放各類消費券、推行一周兩天半休假鼓勵大家出門消費,甚至有省份推出了全省景區免門票活動,這些措施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帶動了周邊消費。

投資

說起投資,很多人都會想到2008年4萬億投資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12年之后的今天,在面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萎靡不振,國家同樣在投資領域釋放了巨大資金,不過兩次的加碼其實還是有區別的。

2008年國家投資重點在傳統基建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鋼筋水泥混泥土上,隨著這些年我國的建設發展,這些基礎設施已經相對完善,再想發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如今的重點已經轉移到了新基建上,比如5G基站、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等。

不過大家也清楚,投資是一項大工程,效果并不會立刻顯現。在統計局公布的7月份數據中,咱們同樣能看到投資受到了疫情影響。截止到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329214億元,同比呈現下降趨勢,下降了1.6%。新基建是未來發展趨勢,短期效果不如意,但長遠來看效果就會非常好。

出口

說起出口,很多人就會想到“M ade in china”,確實中國成為了世界加工廠,為整個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但不可否認,全球范圍內的國家都在忙著應付國內疫情,中國的出口產業讓人充滿擔憂。

只是7月份公布的數據卻讓人大吃一驚,原本最不被看好的出口表現驚人,7月份我國出口總值為2376.3億美元,同比增長7.2%,這還是建立在中國與眾多國家貿易中斷的前提下取得的可喜成績,一旦世界各別恢復國內經濟,我國出口會不會迎來井噴呢?

2020年下半年的號角早已吹響,消費和投資雖然還呈現負增長,但負增長趨勢已經明顯收窄,未來可期,而作為占比最小的出口此次確實揚眉吐氣了一把,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也會表現不俗,總之,三駕馬車各司其職,都在自己所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哪一駕馬車都好使。

關鍵詞: 三駕馬車 我國 經濟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