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成為京津冀地區許多城市供水的生命線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年來,北方地區、黃淮河平原的供水格局和水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和改善,沿線居民用上了優質的“南水”,“南水”成為京津冀地區許多城市供水的生命線。

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中國水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該工程東、中線自2014年12月通水以來,對京津冀等地區供水量逐年增加,這不僅發揮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還對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發揮著重要作用。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12日在北京介紹說: “地區水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中線沿線白河、清河、七里河、滹沱河、瀑河、北拒馬河等30余條河流都得到了生態補水。沿線城市的河湖濕地以及白洋淀水面的面積明顯擴大,水生態環境的改善提升非常明顯。北京密云水庫蓄水量自2000年以來首次突破26億立方米。河北省12條天然河道得以階段性恢復,向白洋淀補水約2.5億方。這些措施使沿線的河湖重現生機。”

2014年底江水進京后,北京每年從丹江口水庫調水超過10億立方米,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超過52億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1200余萬人,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北京的人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了150立方米左右。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光明說:“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通水,改變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為受水區開辟了新的水源,為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飲水思源,京津冀水資源來之不易,優質、純凈的健康水離不開水源地的源頭治理。河南省南陽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丹江口水庫以渠首為核心的一級保護區47.06平方公里全部在南陽,二級保護區253.57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南陽。為了強化丹江口水庫地區水質監測體系建設,南陽市綜合運作科技監測手段對水質進行實時監測,河南省南陽市常委、副市長孫昊哲說 :“南陽市投資1億多元,建成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具備飲用水源109項因子全分析及生物監測能力。在環庫區及河流入庫口處建設1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和3個浮標站,實現了丹江口庫區水質自動監測,每30分鐘將數據通過衛星傳至北京。”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五年來,不僅解決了京津冀地區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更是顯著改善了沿線群眾的飲水質量。在滄州、衡水、邯鄲等地區,有500多萬群眾告別了長期引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歷史。生活在石家莊的市民杜曉娜說:“我們城圈里包括周邊的百姓都用上了南水北調的水,現在水質特別好,過去水垢一大層,現在都沒有了,水的口感也比以前好多了。”(記者鄭宇)

關鍵詞: 南水北調工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