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耕火種、燒柴取暖,曾是我國獨龍族世代沿襲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獨龍族聚居的云南貢山縣獨龍江鄉,這種生產生活方式導致“樹越砍越少,山越燒越禿”。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政策實施,獨龍江鄉依托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種植草果、重樓和養殖獨龍牛、招引獨龍蜂等綠色產業,走出了一條“不砍樹、不燒山”也能脫貧致富的路子。
“過去通過刀耕火種,種出來的玉米、芋頭和土豆等農作物產量低,老百姓還吃不飽肚子。”獨龍江鄉鄉長孔玉才說,村民需要砍伐樹木、采挖野生藥材、獵捕野生動物去換糧食,或者吃“救濟糧”。
獨龍族“老縣長”高德榮痛心地說,20世紀80年代中期,獨龍江鄉北部區域成片的香樟樹,吸引了大批盜伐者涌入,他們揮著斧頭放倒一棵棵香樟,挖出根莖提煉香樟油。
窮則思變。云南省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于2000年開展試點。2001年以來,獨龍江鄉積極爭取政策,實施退耕還林,全面摒棄“刀耕火種”,禁止狩獵。從2007年至2016年,獨龍江鄉森林覆蓋率從89%增至93%以上。目前,全鄉70%以上的國土被劃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發現高等植物1000多種、野生動物1151種,是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庫”。
然而,綠水青山的祖蔭并沒有讓獨龍族擺脫貧困。直到2011年底,獨龍族還過著住在茅草房、出行靠溜索、生活靠低保的日子,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255元。
“路通了,電有了,好山好水還在,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發展產業。”這是高德榮常對獨龍族鄉親們說的話。
為解決獨龍族“捧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問題,當地黨委政府意識到,不能只講保護而不要發展,也不能只要發展而放棄保護,必須走一條“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生態脫貧之路。
“綠水青山也能變金山銀山。”孔玉才說,獨龍江鄉依托生態優勢和鄉情,發展草果、重樓等藥材種植和獨龍牛、獨龍雞、獨龍蜂等養殖業,現已初具規模。
如今,草果已成為獨龍江鄉最大的產業。草果種在林下,產品可以用作藥材和調味香料。截至2018年底,全鄉草果種植面積達6.8萬畝,產量達1004噸,產值約743萬元,草果種植戶僅草果一項人均純收入就達3000元以上。
獨龍族群眾燒柴取暖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在悄然變化。近年來,獨龍江鄉在云南省林草局的幫扶下,推行“以電代柴”項目,為村民配發電磁爐、電飯鍋等家用電器。經評估,使用電器炊具后每戶年均節約薪柴3立方米,占年均每戶薪柴消耗量的46.2%;全鄉每年可減少薪柴消耗3408立方米,相當于保護中幼林852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282噸。
獨龍江鄉還選聘了313名護林員,一些貧困戶獲得就地就業機會,每人每年有1萬元的工資性收入。護林員組成的建綠保林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承接的森林撫育面積有7247畝。2019年一季度,該合作社社員通過參與森林撫育項目建設獲得勞務性收入182340元,人均近1萬元。
“砍樹、盜獵現象幾乎看不見了。”孔當村的護林員孔明光說。
“秘境”獨龍江擁有獨特的峽谷風貌,神秘的人文風情,發展旅游潛力巨大。2015年,巴坡村村民王春梅在自家新房里打理出一間旅游接待房,僅在當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她家住宿和餐飲接待純收入就達6000多元。
因公路升級和景區建設而暫停開放兩年后,獨龍江鄉今年10月1日重新開放接待游客。現在,王春梅所在的村小組每20多戶就有一間旅游接待房,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新華社記者趙珮然)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