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發展:成績斐然,飽受詬病,風險漸顯,亟需轉型

本周,第十一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馮俊作主題演講。對于這些年房地產業整體發展,他用于十六個字來概括:成績斐然,飽受詬病,風險漸顯,亟需轉型。

成績斐然,過來的人感受很深。改革之初,我國城鎮化率不足19%,人均住房面積不足7平方米,商品房市場一片空白。那個時候職工都是單位分房,但很多單位卻無房可分,有的職工甚至已經結婚生孩子了,還居無定所到處“打游擊”。

隨著我國城鎮化推進,房地產行業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到2018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人均的住房面積超過40平方米,商品房市場銷售額約15萬億元。

飽受詬病,現在人們的感受也很深。“住房的投資品屬性在不恰當地膨脹,炒房現象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頑癥痼疾。這不僅扭曲了住房的本質屬性,而且對群眾生活條件的改善、消費增長構成巨大壓力,對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構成巨大風險。” 馮俊指出。

所以,7月份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繼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此外,房地產市場的一些亂象,也讓老百姓感到鬧心。比如,“五證”不全違規銷售,質量低下成“樓歪歪”“樓脆脆”,捆綁裝修、車位變相提價……這些房地產開放商違規違法的操作我們聽說過不少,甚至也見過身邊熟人不小心“踩坑”中招而痛苦維權的案例。

對咱老百姓來說,買房可是件大事。那么,能不能借大家一雙慧眼,把這紛擾看個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大招來了!就在這次論壇上,中國房地產協會建立的“信用房地產”網站宣布上線試運行。今后打算買房,大家都可以先上這平臺查一查,開發商信用怎么樣,有沒有“不良記錄”,讓自己買房更放心,住得更舒心。

通過房企信用信息的歸集和發布,讓房企信用公開透明

麻辣姐的同事杜女士,就遇到過這樣的糟心事兒。

新建商品房“限價”政策,讓杜女士看到了買房的希望,開發商廣告上的價格也很誘人。可到了銷售現場,才發現“毛坯變精裝”,要買房必須要捆綁精裝修。“還要再繳精裝修款,房子單價瞬間上浮幾千,說好的限價呢?”滿懷期待的杜女士最終只能望房興嘆,悻悻而歸。

房屋質量有沒有問題、房屋售價合不合理、開發商靠不靠譜,消費者往往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缺乏查詢匯集房企準確信用信息的能力。

“‘信用房地產’平臺,是一個房地產開發企業公開的信用信息大數據平臺,它的主要作用是信用信息歸集,并向社會公眾開放。”中國房地產協會誠信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張莉說,平臺依托全國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整合各地區、各部門、各領域失信信息,登記于同一主體名下,建立完整的主體信用檔案。而且,抓取歸集來的信用信息,平臺也能保障其全面、準確、公正。

張莉介紹,平臺涵蓋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專營、兼營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務,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及負責人。信息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與第三方企業信用數據機構合作獲得,二是利用技術手段共享住建、工商、稅務、土地、規劃、金融、司法、城管、工程質量等主管部門的信息。

“平臺通過合法技術手段,歸集公開渠道獲得的企業基本信息和信用數據,無須企業填報。部分不能通過授權接口和技術手段獲取的信用信息,將由平臺工作人員與住建、工商等相關部門建立溝通渠道,定期手動錄入。公開發布的方式也便于社會各界共同監督、去偽存真,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公平公正。”張莉說。

網站通過房企信用信息的歸集和發布,滿足政府、企業、第三方機構、消費者等各個社會階層對信用信息共享的需求,可謂多贏。

對消費者來說,可以及時了解企業信用狀況,防止跌入消費陷阱,保護自身權益。

對政府部門來說,依據企業信用信息逐步建立的信用報告生成使用制度,能夠為建設、土地等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管理依據和準入參考,成為企業征信管理的資源。

對房地產企業來說,信用信息系統可以制約其經營行為,強化和樹立誠信意識,同時能夠提高企業信用系統化管理水平,有助于企業減少信用失誤、防范經營風險,信用優良的企業還能夠優先走綠色金融服務通道。

對房地產行業來說,有助于形成社會監督、各方協同、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模式,凈化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秩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未來住房發展還有5件事要做,將與科技深度融合

“房住不炒”這個定位已經明確。那么,房地產業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應擔當什么角色?

“房地產業的發展,在群眾居住條件的改善,城市面貌的改變和經濟的持續增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馮俊認為,人民群眾對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仍然是房地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過去,房地產業的發展解決了人民群眾住房極度短缺問題;今后房地產業的發展,是為了人民群眾居住得更舒適、更幸福。

馮俊說,就住房發展來說,還有5件事要做:

一是為至少兩億從農村轉移的人口提供住房;

二是為將近一億在城鎮間轉移就業的人口提供住房,這部分人口就業地的變化,并不增加城鎮居民總量,但產生住房需求;

三是要改造現有不成套的、不符合健康標準的住房;

四是農村住房需要從比較簡陋進步到比較現代;

五是滿足居民家庭改善住房條件的需要。

在新的發展階段,房地產企業面臨的緊迫任務是轉型。在房地產開發建設上,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能源消耗大、材料浪費大,建造精度低、生產效率低,健康保障水平低,居住服務能力低。“要解決這些問題,得依靠技術進步。房地產業的技術進步,重點是三個方面:數字技術,綠色技術,工業化建造技術。”馮俊說。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認為,總結實踐經驗,我國房地產產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用大數據引導對住房近期中長期需求的市場細分,提高供給能力,做市場調研,要做大數據,要對新建對二手房對老房子的改造也要做市場調研;

——運營數字化技術,優化房子的供給結構,提高場景升級換代,應用先進技術成果提高房產的質量和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提升盈利。把產業鏈上下游通過數字化技術互聯網緊密聯系起來,使整個資源得到配置。

“未來房地產與科技將深度融合,并實現雙向賦能:即房地產為科技提供應用場景,科技為房地產增加新的內涵和附加值。”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說,從智能家居,到智慧社區,再到智慧城市,無一不與房地產有關。未來房地產與科技將深度融合,房地產為科技提供應用場景,科技為房地產增加新的內涵和附加值。( 郭馨澤 趙展慧)

關鍵詞: 房地產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