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位黨員倒在扶貧工作崗位上 致敬每一個消失的身影

當代的決戰,致敬每一個消失的身影!

2018年首個工作日,又一位扶貧干部走了。

在督導扶貧工作的路上,因為車禍,徐梅的生命定格在25歲。

左一為徐梅。

25歲,正值芳華,生活才開篇不久,所有的事卻被按下終止鍵。

回憶起扶貧工作的初始,朋友和同事對徐梅不曾“看好”:

“90后”城里女孩,又是督導組最年輕的,吃得了鄉下的苦嗎?

站在貴州習水貧困的現實面前,徐梅給了這個問題很明確的回答:

4個月,她走遍了習水縣22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走訪上千戶群眾。

有天凌晨一點了,同事問她,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

她說:

不了,每天的問題我們一定當天把它搞清楚。

哪怕是凌晨一兩點、兩三點,不搞完不休息。

寧愿自己苦戰,也不能讓鄉親們繼續苦熬。

披星戴月,也要換來村民們日漸鼓起來的錢袋子。

她的男友說:我聯系她的時候,她都是在工作。她從來不說鄉下的辛苦。

按照計劃,忙完這一段時間,她就要和男友準備婚事了,可婚事就這么停在計劃中。

我國每年脫貧超過1000萬人,意味著每月脫貧要達到百萬人,每分鐘脫貧約20人。

這是一場進入讀秒時間的決戰,須臾不能停。

讓人驕傲的宏大數字后,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徐梅們”。

十八大以來,全國共選派277.8萬人駐村幫扶。他們在田間地頭,在百姓家里,在一批批扶貧的規劃中。

扶貧不是請客吃飯,是帶著任務和使命而來,需要咬定青山不松手的定力,甚至可能面對流血犧牲。

郭琴,44歲,擔任村第一書記近8個月,沒休過一天假。

她放棄元旦假期,前往幫扶點開展扶貧工作。沿途車輛側翻,搶救無效。

衣兜里還揣著剛幫貧困戶辦好的殘疾證。

李進禎,52歲的回族干部,因為心肌梗塞倒在扶貧一線。

他的辦公室擺了兩個單人沙發,其中一個坐墊凹成了坑,因為“群眾喜歡來這兒坐坐”。

他常對妻子說,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人要修德,不能占便宜。

柴生芳,45歲的實干縣長。

最后一天整整工作了17個半小時,最后在辦公室睡下,再也沒有醒來。

而這之前,他已超負荷工作,幾個月都沒有休息。

人們說他不像縣官,愛和農民交朋友。

李長慶,54歲,剛去完群眾家里,又緊接著回村委會開會。

開會時咳嗽了一聲,突然頭一歪,雙手耷拉下來,從此離開工作崗位。

他患有心臟病,卻一直連軸轉。

他有幾次機會調回城里,卻說“在底下心里踏實”,

蘇慶亮,46歲時猝逝在工作崗位上。

他剛在村里就職時說:“就是搭上一條命,也要讓窮村富起來。”

為了這個諾言,他奮斗了21年,奮斗到不能再奮斗。

……

這個名單可以列很長很長,

2013年至2016年,120多名共產黨員的生命在反貧困的工作中戛然而止,

這個數字顯然還在增加。

在反貧困的斗爭中,

他們不僅僅是心中無我的拼命三郎,

更體現著與天斗、與地斗的豪邁勇氣和堅定決心!

雖然他們倒下來了,

但還有百萬大軍身在前線,接力沖鋒,攻克貧困的堡壘。

關鍵詞: 扶貧工作 黨員 崗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