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越來越適應人,未來怎么辦?速度圍觀中外互聯網大咖開腦洞

在12月3日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全體會議上,“人工智能”成熱門詞匯,各位互聯網“大咖”對此有怎樣的精彩觀點?挑一挑,選一選,干貨在這里!

人工智能“熱潮”:計算將無處不在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演講。(來源:光明網)

今年是馬化騰第四次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這位細心的“大咖”每年來到烏鎮,都get到會場新變化。“車牌的自動識別、人臉識別、手機掃碼可以叫導覽車以及點餐……”細小的變化,讓小馬哥直呼“感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實惠”。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現場展出的機器人。新華網 雷東瑞 攝

機器人、翻譯機、量子通信……小馬哥點贊今年展廳“科技感更強、科技成果非常豐富”;同時,他也不忘給自己打一波call:“騰訊展出的項目,基本上都與前沿技術有關。”

“比如,展廳里有一個項目叫騰訊覓影,這是我們第一個醫學影像的AI產品,利用AI和大數據讓機器來篩查和分析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目前,在食管癌、糖尿病、肺癌等領域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研究成果。”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演講。(來源:光明網)

同樣的地點、相似的氣溫,去年還講著“無線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的李彥宏今年一改口風,夸起了人工智能:人口紅利沒有之后,互聯網還有“技術紅利”,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會在未來幾十年不斷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李彥宏分析,人工智能的三個動力——算法、算力和數據,都在快速成長,尤其是數據。中國7.5億網民是如此龐大的數據集,并且在不斷產生新數據,這將進一步推動算法創新,也對算力提出新要求。

李彥宏說,人工智能與過去的互聯網時代非常不一樣,它具有強大的垂直整合的特點。他做了一個充滿壯志豪情的預測:“從金融到房產、從教育到醫療、從物流到能源……我們可以想到的產業,都會因為人工智能而發生變革。”

小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雷軍在演講。(來源:光明網)

雷軍顯然很贊同李彥宏上述觀點,他說:“人工智能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驅動力,而這需要互聯網與各行各業融合發展。融合是發展數字經濟很關鍵的因素。”

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猜在演講。(來源:光明網)

6個月之前,Google在烏鎮舉辦了Alpha GO圍棋比賽,這成為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從優先專注移動到越來越關注人工智能,Google正在進行轉型,為跨越進入人工智能階段做準備。“人工智能以前,是人適應電腦;以后,電腦會越來越適應人。”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猜的這句話充滿了經典預言的意味。

這也意味計算將無處不在,不再僅僅借用鍵盤、鼠標或者觸屏,你可以用語音、視覺的形式,與機器互動進行計算。這些變化都將推動數字經濟更上一層樓,甚至是超越移動互聯網。

“冷思考”:公平發展與人的失業

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世禮表示,世界是受益于數字化的,很多人因此擺脫了貧困,人工智能也為很多地方日益高漲的教育和醫療成本帶來了緩解的機會。

但他同時呼吁,對于那些在全球數字化進程中落伍的人,我們需要做更多的規劃,確保風險得到管控,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首席執行官洪曜莊在演講。(來源:光明網)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首席執行官洪曜莊則提出,打造一個開元、被廣泛使用的平臺,是公平發展和技術民主化的體現。“比如,Google所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務軟件TensorFlow,我們看到坦桑尼亞的農民也在使用。”

基辛格協會副主席喬舒亞·庫珀·雷諾在演講。(來源:光明網)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工作的本質,并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那么人會不會失去工作?

對此,基辛格協會副主席喬舒亞·庫珀·雷諾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使用越來越多,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需要重新進行培訓。

他提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從勞動力市場轉化為勞動力網絡”,政府需要給民眾提供再培訓的機會,隨著新工業革命的到來,社會需要了解如何進行調整和適應。

對未來,悲觀還是樂觀?

歷史上沖突的本質均源于資源不足,“通過人工智能,人類第一次有機會打造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世界,大家不用你爭我奪。”桑達爾·皮猜對未來表示出樂觀情緒,“未來會更美好”。

李彥宏同樣表達了“非常樂觀”,他指出,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又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其實生活在一個非常偉大的時代,有機會見證甚至參與人工智能這樣一個堪比工業革命的技術革命。我們也期待人工智能的推進給每一個人不斷帶來驚喜。”

關鍵詞: 越來越 速度 怎么辦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