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獲批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
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鞠建華介紹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新礦種的有關情況。趙心浩攝
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鞠建華介紹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新礦種的有關情況。趙心浩攝

天然氣水合物已獲國務院批準,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

國土資源部1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公布消息稱,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提出的促進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的有關要求,國土資源部積極推進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申報及下一步有關工作——。下一步,將加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力度,開展不同類型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并將加強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

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鞠建華、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昆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地質調查部副主任邱海峻現場答記者問。發布會由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副主任夏俊主持。

取得邁向產業化的歷史性突破

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又俗稱“可燃冰”。

鞠建華表示,天然氣水合物是高效清潔的新型戰略能源,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其未來的開發利用前景,中國、美國、日本、加拿大等通過調查發現了大規模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也進行了多次產氣試驗和試采。近年來,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與試采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前景光明。

我國在海域和陸域均實現了找礦突破和試采成功,尤其是今年5月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實施試采,取得了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向產業化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共中央、國務院為此專門發來賀電,指出這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志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促進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的要求。為貫徹落實賀電精神,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2017年6月提出申報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并提交了申報報告,組織有關單位的代表和院士專家對申報報告進行了審核論證,并邀請部分專家到南海神狐海域試采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論證意見認為天然氣水合物具備了申報新礦種的條件。

鞠建華指出,國務院批準將天然氣水合物列為新礦種,確立了其法律地位,將極大地促使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國土資源部將堅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的賀電精神,緊緊圍繞加快推進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的目標,研究制定資源勘查開發規劃,建立技術標準規范體系,加強資源管理和政策支持,推動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開采工作快速發展。

勘查試采長達約20年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工作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預研究、前期調查、調查與評價、勘查與試采等四個階段。王昆指出,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取得了找礦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功試采。

一是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取得重大找礦突破。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于1999年開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在南海西沙海槽首次發現了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標志。200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2013年在南海北部獲得了多類型的天然氣水合物樣品,2015年和2016年在南海神狐海域再次獲得發現。目前,已在南海發現兩個超千億立方米的礦藏,圈定11個成礦遠景區、25個有利區塊。根據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類型及賦存狀態,結合地質條件,初步預測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約800億噸油當量。

二是成功實施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首次試采,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于2014年啟動試采的技術準備工作,專門設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2015年,與北京大學、中國石油集團等構建創新聯盟,聯合攻關試采核心技術。2016年,將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列為科技攻堅戰“1號工程”全力推進。2017年5月10日,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首次實施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從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采出天然氣。5月18日,圓滿完成了試采預定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來賀電。至7月9日主動關井,連續穩定產氣60天,累計產氣量30.9萬立方米,獲得647萬組科學試驗數據,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三是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取得重要發現。自2002年起,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了青南藏北、祁連山、漠河盆地重點凍土區的天然氣水合物調查評價工作。2008年,在青海祁連山凍土區首次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中緯度高原凍土帶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2009-2015年,在祁連山凍土區多次發現天然氣水合物,顯示出良好的資源前景,并于2011年和2016年成功實施兩次天然氣水合物試采試驗,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陸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技術。

勘查和開發技術有特殊性

邱海峻表示,與常規油氣、煤層氣、頁巖氣相比,天然氣水合物在分布范圍、賦存方式、資源類型、成因類型和成藏機理方面具有自身特點。因此,在勘查和開發技術方面具有諸多的特殊性。

一是在勘查技術方面,天然氣水合物儲層具有水深大、埋藏淺、未固結等特點,常規海洋油氣勘查技術尚不能直接有效用于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經過近二十年的持續攻關,針對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稟賦和勘查技術難點,建造了先進的天然氣水合物綜合調查船,自主研發了“海馬”號深海非載人遙控探測潛水器、保壓鉆探取樣、海底可控源電磁探測和海洋高分辨率地震探測等關鍵技術設備,形成了一套精準高效的勘查評價、找礦預測、環境調查與監測、實驗測試與模擬技術體系,保障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取得系列重大突破。

二是在開采技術方面,目前國際上主要有注熱法、降壓法、化學抑制劑法、二氧化碳置換法、固體開采法等開采方法。我國此次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創新研發了“地層流體抽取法”試采技術,創建了天然氣水合物系統成藏和天然氣水合物“三相控制”開采理論,建立以穩定地層為核心的試采理論技術體系,自主研發了鉆完井、儲層改造、人工舉升等試采關鍵技術,成功解決了試采的砂層流動、天然氣水合物二次生成、井下氣水分離和長期穩定生產等世界性難題,實現了六大技術體系二十項關鍵技術自主創新,初步建立了適合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特點的開發技術體系。下一步還將繼續優化儲層改造、鉆完井等關鍵技術,研發滿足產業化需要的系列裝備。

關鍵詞: 礦種 我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