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會募捐事業快速發展,網絡募捐逐步進入公眾視野。由于成本低、傳播快、受眾廣、效率高,其影響力越來越大。然而,真偽信息混雜,騙捐現象頻發,一次次透支著社會愛心,考驗著公益生態監管。
青海西寧市民徐紅梅日前在朋友圈轉發了一條“同學的哥哥出車禍”的求助信息。她說:“我和同學核實過了,覺得情況真實,所以轉發,希望得到更多人幫助。”
徐紅梅說,這類求助信息一般都配有詳細的文字介紹及照片,還有醫院診斷信息以及實名認證,看上去可信度較高。如果在朋友圈看到類似的信息,她經常會捐助5元或者10元。“幾塊錢對于個人來說不算什么,但能夠參與到慈善救助中去,還是很欣慰的。”
與徐紅梅一樣,許多人積極參與網絡捐助,微博、微信、淘寶、貼吧、眾籌網站等各種網絡平臺都可以見到求助信息。
“網絡募捐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通過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募集款項,對有需求者進行點對點援助的一種新興方式。”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理事、西寧市律師協會副會長毛尊超說。
毛尊超介紹,相較于傳統捐贈模式,網絡捐贈更平面化,具有靈活便捷、散播途徑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能挖掘出更多慈善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等發布的《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6)》稱,“指尖公益”不僅給予公共募捐和大眾捐贈以去中心化的新詮釋,還通過移動互聯在同一時間連接多地、多點、多項目和網上、網下的捐贈,使公益的影響力被放大,大眾慈善進入公益主流。
“賣慘”引發信任危機
然而,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卻頻頻成為別有用心者謀利的工具。假孤兒騙捐、“知乎女神”自導自演騙15萬元、佛山夫婦籌集善款后曬旅游照、楊某謊稱父親死亡騙10萬元等事件不斷被曝出,“賣慘”圈錢的事實傷害了社會信任,削弱了公眾參與慈善的信心。
一位網友向記者透露,自己身邊就有人一面利用網絡捐贈為女兒治病,一面花不少錢裝修房子。他認為,參與捐贈的人都是真誠的,他們希望捐出去的錢能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如果這份真誠被褻瀆,肯定會感覺“很受傷”。
利用網絡開展救助,確實能讓很多人走出困境,是愛心互動的一個有效途徑,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不規范、不公開、不透明等問題。
現階段我國網絡募捐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法律法規空白、發起人主體資格模糊、事件真實性難以辨別、善款的使用和管理不透明等。“對網絡捐贈缺乏有效監管,使得其成為部分人詐騙的手段。”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教授鄭書耀說。
2017年7月30日,民政部公布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和《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明確網絡求助行為不屬于慈善募捐,其信息的真實性由提供方負責,信息平臺對個人求助應加強信息審查甄別、設置救助上限、做好風險防范提示和責任追溯。
專家認為,從長期來看,如果僅僅由互聯網平臺審核求助信息,那么由于網絡本身信息流動快、隱蔽性強的特點,加上網絡管理缺乏制度化和規范化措施,很難保證不發生騙捐、詐捐行為,造成愛心被濫用,社會誠信被破壞。
加強制度建設,避免消耗愛心
網絡詐捐頻發,主要是因為捐助方和受助方信息不對稱。對此,專家認為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堵上漏洞。
首先,應該完善法律法規,落實監管責任,加強對網絡募捐的管理。
其次,完善網絡公益準入制度。制定行業準入標準,只允許信用好、有豐富經驗的機構管理運作,實行牌照管理。
第三,為避免利用公眾的善良實施詐騙,要對欺詐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學者陳一天認為,一旦證實所發布的信息是虛假的,一方面必須追究平臺的法律責任,比如平臺必須歸還捐贈款,再由平臺向詐騙行為人追索損失;另一方面應當由平臺公開披露詐騙行為人的所作所為,并報送個人征信評價部門,載入個人誠信記錄。
專家認為,未來應加速培育現代慈善理念與文化,促進公益組織、公益基金等發展,為求助者提供更多正規的求助渠道。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