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但是,瞎操心還不如不操心。即使對受災的人們感到關心,也不能只憑著一腔熱血去瞎忙活,不然,是對受災者的不負責。
在面臨地震時,人們需要了解的知識都有哪些?悟空問答上不少回答都非常精彩:
四川阿壩突發7級地震,地震中該如何保護自己?
答主:@急救醫生賈大成(北京急救中心醫生健康問答專家)
今天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這場災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地震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發生地震后最首要的是搶救生命,搶救生命要講究科學,否則會事與愿違。愿我寫的這篇文章能在地震救援工作中能夠給人們一些幫助。
【及時自救互救的重要意義】
救援隊不可能在地震發生后數小時內到達現場,往往錯過了黃金救援時間。所以,地震發生后的自救互救則愈顯重要,甚至是無可替代的,被埋壓人員能否及時獲救,對于降低死亡率意義重大。統計資料表明:
半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95%;
24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81%;
48小時內救出,生存率為53%。
可見,地震后及時組織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就是生命。
【地震發生后的自救互救】
1、清點人員,趕快把被埋的人從廢墟里救出來。早一分鐘,就多一份希望!
2、到廢墟上傾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物聲。大致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不要盲目亂挖亂扒,以防止意外傷亡。首先應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行搶救,不可用利器刨挖。
3、根據房屋結構,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行搶救,以防止意外傷亡。
4、找到幸存者后,首先暴露頭部,迅速清除口鼻內塵土,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以及其他部位。及時轉移到安全地方。被壓者不能自行爬出時,不要強拉硬拖,以免造成進一步受傷,盡量用小型輕便工具,避免重物利器傷人。
5、對于埋壓廢虛中時間較長的幸存者,首先應輸送飲料,然后邊挖邊支撐,注意保護幸存者的眼睛。
6、危重傷員的救護:
(1)心跳呼吸停止者酌情做心肺復蘇。
(2)對于那些一息尚存的危重傷員,應盡可能在現場進行必要的救治,以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然后迅速送往醫院和醫療點。
(2)休克者,應立即止血、取平臥位。
(3)昏迷者,應取側臥位,以防窒息。但懷疑有脊柱脊髓損傷者禁用。
(4)頭、胸、腹部損傷,經必要的處理后,迅速送醫院。
(5)懷疑脊柱脊髓損傷,要采用正確保護、搬運方法,切忌生拉硬拽。
(6)肢體受壓1小時以上、并出現腫脹等,應禁止活動,立即采取肢體固定措施,不要過緊,以防影響靜脈回流。放平傷肢,嚴禁熱敷,可暴露在涼爽的環境中,給予堿性飲料,盡快切開減壓。
(7)當發現一時無法救出的存活者,應留下標記,以待救援。
【廢墟下的自我求生】
一次地震過后,在房屋內躲避的人員大多將被埋在廢墟之中,面對黑暗、恐懼、傷痛、甚至死亡的降臨,應保持鎮定。1分多鐘后地震停止,如發現自己被廢墟掩埋時,要有與死神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具體如下:
1、被困時,保持頭腦清醒,設法保持呼吸道暢通,可盡快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煙塵造成的窒息。
2、盡快設法將四肢解脫出來,清理壓在身上的物體,脫離危險區。一時不能脫險的,要設法牢固、支撐可能墜落的重物,防止重物墜落壓身、造成二次傷害。若無力自救脫險時,應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等待救援。
3、如有出血,將衣服撕成布條包扎受傷出血部位,對較嚴重的出血可用綁扎止血法,注意每隔 l小時放松止血帶5~10分鐘,防止發生組織壞死。
4、被埋在廢墟下的幸存者不必大聲呼救,因為外面的救援人員可能根本無法聽到你的聲音。一味絕望的哭喊只會白白消耗掉寶貴的體力,使自己的精神過早崩潰。保持鎮靜,判斷被埋前所處的位置,尋找求救、傳遞信息的辦法。正確的方法是,用磚石有節奏地敲擊水管、暖氣管或堅實的墻壁,通過震動傳導通知外面的救援者敲擊時不必用力太大,既可節省體力,也能防止因震動引起的塌方。被埋人廢墟后的精神狀態很重要,頑強堅定的求生意志可以使你克服傷痛、戰勝恐俱,堅持到救援的人員到來。
5、收集廢墟縫隙中流下的雨水,破裂水管中的積水,甚至排出的尿液以供飲用。人體在完全饑餓的條件下,一般可生存7天,剩下的就只有耐心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了。
四川九寨溝突發七級地震,地震受災后是否會造成心理創傷?
答主:@空心-良知徐凱文(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
任何災難性事件,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創傷,地震也是如此。
經歷了汶川地震,四川人民已是處變不驚了。我也有家人在成都。看朋友圈,四川人民各種淡定。
地震發生后首要的是維護良好秩序,救災救人,恢復交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重建安全感,然后才是心理救援。
自然災害所導致的創傷反應,基本上還是比較典型的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閃回,高度警覺,回避,解離等范疇內。但真正因為地震導致PTSD的還是極少數。國際上發生大的災難后PTSD發生率大概10%左右。我國汶川地震后因為及時有效的災后救援,發生率遠低于國際水平,不超過5%。根據十年來汶川和其他自然災害心理救援的經驗,需要重點關注的是喪失親人,特別是失獨家庭。而幫助災難受害者有效的方式是基于當地專業人員資源的長期持續幫助。絕大多數人可以在經歷了驚魂一刻后在周圍人的社會支持下自我康復,少數不能自我康復的可以尋求精神科醫生和受過心理創傷治療培訓的心理學工作者的專業幫助。
為什么近十年四川發生地震頻率那么高?
答主:@地震博士(科普達人)
首先,從大的全球地質構造來看,整個中國大陸都處于歐亞板塊,而中國西南部受到印度板塊擠壓,四川的西部屬于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四川的東部則屬于四川盆地,因而必然將印度板塊的擠壓力進行傳遞,從而作用于該區域的Y字型三大斷裂(西北方向的鮮水河斷裂、東北方向的龍門山斷裂帶、南向的安寧河斷裂)帶產生很多的地震。其中近年來尤其東北方向是龍門上斷裂帶,相繼發生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8.0級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蘆山7.0級地震以及本次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縣7.0級地震三次大地震。所以首先地震的發生的外因是印度板塊的擠壓。這一點從下圖的2009年繪制中國構造應力場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在四川區域的應力場(藍色箭頭越長,應力越大)的值相對較大。因而即使發生了蘆山地震,能量仍然沒有釋放完畢。因而又發生了本次九寨溝縣7.0級地震。
其次,地震的發生也和四川地區的斷裂帶的活動有關。上段已經指出四川地區的Y字型斷裂帶。而其中東向分支—龍門山斷裂帶近些年一直處于活躍期,九年多的時間發生了2次七級地震、1次八級地震。這在整個中國地震歷史中也比較少見。所以,龍門山斷裂帶自身的活動性也造成了本次地震的發生。
因而,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如此多的災難如此密集的降落到四川人民身上。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活躍的印度板塊是外因,造成了四川龍門山斷裂帶及其附近區域(九寨溝縣就處于該區域)的應力集中;而龍門山斷裂帶自身的構造活動是發生本次地震的內因。內外因的結合,造成本次地震的發生。
大地震來臨之前,有哪些異常情況呢?
答主:@震長(地震科普達人)
由于大地震的巨大破壞性,使得我們總想在大地震來臨之前尋找到蛛絲馬跡,于是經過幾十年地震預報探索實踐,發現了很多地震前兆現象,但這些前兆能否預測地震卻是另一個問題。
地震前兆是指與地震孕育、發生相關的有別于正常變化背景的異常變化,迄今已觀測到至少有數十種,大致可分為:(1)地殼形變(包括重力、GPS),(2)地震活動和地震波參數,(3)電磁和衛星遙感,(4)地下水位和化學成分,(5)地聲、地光,(6)動物習性。
19世紀90年代IASPEI發起征集、推薦和評選地震前兆活動,給出如下標準:異常必須與地震發生相關,必須重復觀測到,定量給出正常值和異常的差別,指出異常與地震的關系并進行統計檢驗等。經過評估確定五項異常,分別是前震、前兆地震、強余震前的地震平靜、地下水的氡含量增高和溫度降低和地下水位上升。
同時分析了前兆異常的群體特征:(1)存在持續數月至幾年的趨勢性異常和震前數小時至十多天的突發性異常;(2)震級越大,前兆異常越多,范圍越廣,且趨勢異常的持續時間越長;(3)震中附近異常數量多、幅度大,并隨震中距增大衰減。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對基于前兆觀測應用經驗性統計方法進行地震預測比較樂觀,但此后發生了一系列破壞性地震,幾乎都在毫無預報的情況下發生的,而在預測的一些地區,地震卻遲遲沒有發生,地震預報的科學難度要比原先預料的困難得多。因此,利用前兆異常進行地震預報的成功率較低。基于地表臺站觀測到的地震前兆只是地下應力、應變的間接反映,而且分布零星,沒有統一形成相關物理場的分布,這為前兆異常的解釋和地震預報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前兆觀測應從單點觀測向直接觀測地下應力、應變場過渡,地震預報從經驗性統計預報向基于地球物理場動態觀測的物理預報過渡。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
- 信陽消防聯合多部門 開展應急實戰演練2022-01-15
- 城西區:“紅色存折”讓社區志愿服務更有溫度2022-01-15
- 乘動車忘帶身份證 可開電子證明2022-01-15
- 陜西組建2400人的省級醫療團隊 支援本土確診病例救治工作2022-01-15
- “德爾塔”與“奧密克戎”,救治有何不同?2022-01-15
- 手拉手共成長 長沙清水塘北辰小學孩子“牽手”湘西娃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