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政績考核要用好“百姓評價”這根標桿

日前,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省政府機關推進干部作風轉變實施方案》,針對機關十大突出問題,提出了嚴厲的改進措施。其中,對機關干部為求政績弄虛作假、編造經濟數據的行為,明確規定將依紀依法嚴肅問責追責。(5月22日《光明日報》)

編造經濟數據弄虛作假將被追究刑責,這對于遏制“數字造假”無疑有一定作用。對于“干部出數據”,相信許多人并不陌生。大躍進年代,一畝地“產”糧上萬斤的都有。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可在匯報材料上做文章的仍大有人在。它敗壞了我黨實事求是的作風,玩數字游戲、弄虛作假與貪污受賄、徇私枉法一樣腐蝕著黨和國家的肌體。其次,這也是一種以權謀私行為。這種風氣一旦在干部隊伍中形成,會給黨和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首先要教育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衡量干部政績。選拔任用干部,不能眼盯“數字”下定論,“百姓的承認比統計數字更重要。”其實,對考核來說,百姓的“感覺”往往也比一些復雜的數據和“專業人才”才能弄明白的權重、指標計算辦法更準確。因此,要加強對干部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的教育。要重視政績,但不能要有水分、有雜質的政績,更不能以弄虛作假,犧牲農民利益或加重人民群眾負擔為代價去堆砌所謂的“形象工程”或“政績工程”。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創造性的勞動成果和實實在在的政績去贏取民心。

其次要制定獎懲措施防止弄虛作假。信息化時代,數據是衡量地區發展的可視化指標,真實準確的數據有助于決策部門掌握地區發展實情,制定針對性的對策。為了防止出現新的虛報浮夸風和弄虛作假行為,一是制定科學的考核體系和有力的監督體系,二是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三是對造假事件進行嚴懲,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以儆效尤,剎住“編造經濟數據”的政績觀。

再次要還政績評估權于百姓。要以百姓滿意度為取向的政績觀并沒能解決政府追求群眾滿意的動力問題。事實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把評估政府的權利還給社會公眾,讓社會公眾來評估政府官員的政績。民眾在評估政府官員的政績方面往往具有信息優勢,民眾不僅會追求那些客觀的、可量化的發展指標,還會追求那些主觀的、不可量化的、可感知的指標。如公共服務質量,社會安全程度等。與此同時,民眾還會根據自己的感受,充分發揮自身所擁有的地方知識優勢,為政府提出可參考的發展目標,因此,將評估政府的權利還給民眾,有利于促使政府的發展目標與民眾的期望相一致。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檢驗政績的根本標準是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不用碌碌無為、不思進取的干部,降免急功近利、熱衷造假的干部。在考察干部時,既聽干部本人的陳述,更聽群眾的呼聲;既看政績的現實狀態,更要分析其長遠效應。對那些心術不正,故意造假的干部,或嘩眾取寵、一心謀求個人升遷的干部,要果斷予以降免。引導各級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功立業。

關鍵詞: 杜鵑花 標桿 政績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