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能力優勢化為學者型官員的“薄冰深淵”

當今社會,一些國企、重點行業涌現出的專家型、業務型骨干人才,抱著僥幸心理貪污、受賄,從而一步步走向犯罪。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認為所收錢財是自己業績價值的回報,把侵吞單位資金當作給自己發的補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市人民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李素梅就是一名典型的規劃、工程領域專家,她的貪念、目無法紀和心存僥幸,既敗壞社會風氣,又害人害己,給社會和家庭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5月16日正義網)

從寥寥無幾的國家注冊規劃師到成為一方城市規劃領域專家,再到地方政府部門實權副職,李素梅的個人發展經歷絕對可以書寫出豐富的人生教科書,激勵廣大青年立志前行走出自己的新天地。但是李素梅以意想不到的結局出了一本反面教材,警示廣大黨員干部慎始慎獨慎終,在權力的軌道上正確運行。

李素梅因為能力出眾、業績出眾,深獲人民期許組織器重,一步步走向重要崗位,逐漸手握重權。然而權力攥在手上,并未帶來更多的政績,反而促使她成為落魄的階下囚。這一前一后,光環與慘然令人唏噓不已。但這一切并非權力導致,而是個人在手中權力的砝碼加重后,私欲貪欲開始顯現,認為該個人能力所得、業績所提。直到最終成為了黨員干部隊伍的腐化蛀蟲。

李素梅的腐化不是個案,但在專家型、學者型官員中算立了一個典型。不少有專業背景、能力的官員在業務上突飛猛進,但思想上并未隨著黨的步伐前進,有的原地踏步、有的逐漸倒退,有的甚至在思想上完全脫黨。一旦忽視了黨性修養,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消極現象所影響,思想上變質的同時,行動上也隨之“一瀉千里”,那些專家型學者型官員極易從高級人才變成了膽大妄為、違紀違規的腐敗分子。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無數事實表明,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越是身居高位,越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增強黨性修養,警惕專業優勢成為腳下“薄冰”,警惕技術能力成為身邊“深淵”。

關鍵詞: 學者型 薄冰 深淵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