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白培生 顏石敦 通訊員 梁鵬超
八面山下,桂東縣漚江鎮大坪村村部,黨員干部群眾聚在一起,談規劃、說旅游、話民宿;羅霄山腹地,宜章縣黃沙鎮大元村農產品展示廳燈光明亮,駐村干部在指導村民直播帶貨;騎田嶺下,北湖區魯塘鎮陂副村鄧華將軍故里,修繕后的一棟棟江南民居矗立在公路旁……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后,郴州市開啟新一輪鄉村振興大會戰。一支支鄉村振興工作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筑牢信仰之基,激發前進動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領村民邁上強村富民新征程。
盡銳出戰,743支工作隊奔赴鄉村
見到傅子晉時,他正在村里走訪群眾,了解生產生活情況。
傅子晉,郴州市委組織部系統分工委專職副書記,一位年輕的組工干部。
2021年3月,郴州市駐村辦接到省里有關通知后,抓緊做好新一輪駐村工作隊人員選派工作,把政治素質好、實干本領強、工作作風實的干部選派到駐村幫扶一線。
傅子晉主動請纓。5月25日,全市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動員會召開后,他安頓好家中年幼的孩子,收拾行囊,來到130多公里外的安仁縣安康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
年輕干部踴躍奔赴鄉村振興前線,老干部也不甘落后。
北湖區委辦干部史復,今年58歲。2015年,他加入扶貧攻堅隊,一干6年。如今,他又投奔鄉村振興戰場,擔任魯塘鎮塔水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和另外一名59歲的老隊員并肩戰斗。史復說,要站好最后一班崗,為塔水村建設臨空經濟區盡一分力。
市政府辦干部何恒平,2011年2月以來,先后參加新農村建設工作隊、扶貧工作隊,這次被選派到桂東縣寨前鎮中心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10余載暑去寒來,變的是戰場,不變的是初心。何恒平和隊員來到村里后,開展“日訪夜談”,聽民聲、解民憂、辦實事,做好村莊規劃,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像這樣剛從脫貧攻堅戰場走下來,又繼續在鄉村振興戰場沖鋒陷陣的“老書記”“老隊長”“老隊員”,目前郴州市有600余人。
郴州因村派人、盡銳出戰、聯合組隊,共選派743支鄉村振興工作隊、1994名隊員,對743個脫貧村、重點村、易地扶貧搬遷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紅色將軍村及示范村等進行幫扶。
幫扶到位,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汝城縣濠頭鄉上河村脫貧戶鄧新梅年紀大了,兒女都在外地打工,老伴去世后,家里幾畝地料理不過來。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兵在走訪中了解情況后,幫助鄧新梅把地流轉給附近的農業合作社,既解決了土地拋荒問題,又增加了他的收入。
群眾有困難,黨員干部幫一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郴州深入開展結對幫扶“五個到戶”活動,即黨員聯系到戶、民情走訪到戶、政策落實到戶、產業就業對接到戶、精準服務到戶。黨員干部把上門群眾當家人待,把村里群眾當親戚走,家家黨員聯、戶戶見黨員。
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63歲的脫貧村民朱華中,身體不好,此前生活困難,村里結對幫扶才脫了貧。
朱華中想就近找個輕松點的活干,增加些收入,不然有返貧的風險。就在他為這事發愁時,駐村工作隊、村干部找上門來,安排他到景區搞衛生,月工資1800元。有了穩定收入,朱華中眉頭舒展開來。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確保無一人返貧致貧,最關鍵的一招就是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教、難有所助。
臨武縣將關愛困難學生、關心空巢老人,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抓手。建立防貧監測幫扶平臺,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老人服務活動,干群關系更緊密了。
“我們籌資設立教育基金會,已資助困難學生30人;舉辦‘九九重陽節’活動,幫扶留守老人46人。”臨武縣汾市鎮南岸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陳文發說。
郴州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戶和檔外“四類”特殊群體實行防返貧動態監測、跟蹤幫扶。目前,該市納入全國防返貧監測對象9532戶21202人,通過幫扶,6668戶16303人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無一人返貧致貧。
精準施策,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駐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帶領我們發展蘑菇產業,現在大家有活干、有錢賺、有奔頭。”安仁縣安坪鎮坪上村菇農袁曉洪開心地說。
大棚里數十位菇農忙著采摘、分揀、裝袋、搬運,每天銷售蘑菇2500多公斤。
上世紀80年代,坪上村開始種植蘑菇,2009年被授予“中國食用菌之鄉”。近年來,由于設備陳舊、管理不善等原因,該村蘑菇產業陷入困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省委臺辦鄉村振興工作隊進駐坪上村后,與村支兩委、群眾籌資改良菌種,完善產業基礎設備配套,采取“集體+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種植規模、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預計年銷售蘑菇6000萬元,村集體年增收8萬余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
“擦亮‘中國食用菌之鄉’名片,讓小蘑菇再次迸發大能量。”駐坪上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丑碩說。
一支支鄉村振興工作隊與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郴州大地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桂東縣寨前鎮中心村駐村工作隊搶抓桂東創建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區機遇,大力發展高山蔬菜、中藥材等產業。目前,全村種植大棚蔬菜、中藥材艾葉等800多畝。產業帶動就業,80多名留守婦女實現“家門口”務工,村民腰包鼓起來了,村集體年收入也增至10萬元以上。
桂陽縣正和鎮朝陽村駐村工作隊引導村民依托西河風光帶、梨山長征文化公園,建立休閑農莊、精品民宿,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有耕耘就有收獲,鄉親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里。
在北湖區舉辦的“農民豐收節”展銷會上,香花大米、葛大熟、古巖香茶葉、郴香源山茶油等特色農產品引來眾多采購商。
鄉村振興工作隊幫助蘇仙區和平、瓦灶、鐘家等村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村莊變得更漂亮了,村民穩定增收。
農村有看頭,農業有奔頭,農民有甜頭,一個產業興、人心齊、生態美、環境優、百姓富的郴州,昂首闊步走在新的征程上。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高臺縣新壩鎮中心衛生院紅崖子分院多措并舉積極推動醫共體建設工作2022-01-16
- 福田人:先核酸再買藥!這39類藥品需到定點藥房購買2022-01-16
- 馬術運動拓開鄉鎮農牧民致富路2022-01-16
- 城東湖街道向先進社區“看齊”2022-01-16
- 在巍巍長城間守望(青春日記)2022-01-16
- 注意!福州市中心這條路出行有變2022-01-16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