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好揚帆正當時 奮楫爭先譜新篇——2021年長沙商務和開放型經濟發展綜述

風好揚帆正當時 奮楫爭先譜新篇

——2021年長沙商務和開放型經濟發展綜述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唐璐 實習記者 楊嘉儀 通訊員 周恩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一年來,長沙商務和開放型經濟成績亮眼: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0億美元,完成進出口額400億美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00億元;成功舉辦博鰲亞洲論壇經安會首屆大會,舉辦北京、上海、深圳等系列招商活動,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中國十佳外商投資最滿意城市”;獲批全國首批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新增生物醫藥、裝備制造2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基地總數達7個;聯合株洲、湘潭承辦“港洽周”專題活動“湖南先進制造業推介會”,簽約重大項目47個,總投資539.2億元......

回眸2021年,長沙商務系統把黨史學習教育和商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寶貴經驗,堅持穩字當頭,持續穩外資、穩外貿、促消費等各項工作,大力推動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長沙商務和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招大引強,高水平“引進來”“走出去”

2021年,長沙將招商引資作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重要舉措,以招項目、興產業、強實體、促發展為原則,招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積極搭建活動平臺抓招商,全市舉辦各類招商活動、重大項目簽約開工儀式等80余場,特別是北京、上海、深圳三場投資推介會取得豐碩成果:簽署框架合作協議14個,簽約項目206個,中國黃金集團、永旺夢樂城、巴斯夫、復星國際、國藥控股、深業、招商蛇口等大型央企、跨國公司等與長沙簽約。

對標國際“一流服務”,厚植發展沃土。去年,8月26日,湖南自貿區長沙片區設立外商投資企業“一站式”服務聯絡點正式掛牌,這是長沙市進一步提升外商投資便利化水平,優化投資環境的又一有力舉措。

精心籌劃,精準招商,贏得碩果累累。

——項目投資規模持續擴大。長沙全年共引進重大招商引資項目148個,總投資額1800余億元,其中工業制造業項目90個,占比60.8%,中國電信天翼云數字產業園、邦盛磷酸鐵鋰項目、華潤萬象城等項目投資過100億元。

——三類“500強”企業紛至沓來。新引進“三類500強”項目65個,總投資830.21億元,35個項目完成工商注冊,完成年度目標的134.6%,德國巴斯夫、瑞士德科、日本三井等5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長沙,已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78家。

一方面是高水平引進來,一方面是高質量走出去。

2021年,預計新增對外實際投資額超過13.85億美元,新增備案對外投資項目29個,新增3家境外園區完成選址。藍思科技、長沙戴卡、圣湘生物等企業紛紛在境外設立公司。

優化升級,新興外貿業態不斷豐富

2021年,11月1日,山河智能一臺二手旋挖鉆機日前在星沙海關報關,隨后運往連云港海關驗放后,將發往烏干達。這標志著湖南自貿試驗區二手工程機械設備“首單”報關。

作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產銷國及存量市場,我國工程機械保有量已接近1000萬臺,但二手設備出口規模相比發達國家占比較小。通過創新出口報關方式,優化出口退稅流程,制定二手設備出口質量、評估、檢驗檢測等標準,搭建二手設備線上線下交易市場,在海外建立全球售后服務中心和備品備件中心,探索二手設備出口與跨境電商、易貨貿易等新業態相結合等創新舉措,打通二手設備雙循環關鍵堵點,為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探索著力點和突破口。

推動二手工程機械設備出口是長沙推動外貿創新發展的縮影。2021年,面對國內外復雜經濟形勢,長沙積極做好“穩外貿”工作,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新興業態不斷涌現。

——跨境電商發展迅速。長沙以“跨境湘商回歸”和“人才培育”為抓手,全面構建跨境電商生態圈,推動B2B業務和海外倉建設,全年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4%。

——通過搭建全流程線上平臺、建立金融服務體系、全國通關一體化等創新舉措,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出口12.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

——首次從非洲盧旺達進口干辣椒,是湖南推動準入的第一個非洲非資源型產品。在全國首創中非易貨貿易試點中先行先試,促進對非貿易發展。

新業態注入新動能。2021年,預計全市完成進出口額400億美元。

引領發展,開放平臺成投資熱土

大平臺引領大開放,大開放帶動大平臺。2021年,長沙加快開放平臺建設步伐,優化平臺布局,拓展平臺功能,平臺創建成效明顯:

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建設穩步推進,長沙片區建設穩步推進, 113項改革任務實施率達85.8%,形成33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12項為全國首創,21項為全省首創。國家278項制度創新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完成率達78.6%。截至目前,長沙片區新設企業3493家,彰顯奔涌的市場活力。

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成功舉辦。期間,24個長沙企業項目簽約,涉及金額33.9億美元,占全省的75%,11個案例入選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合作案例方案集》,占全省的65%。

去年9月10日,長沙市加工貿易產業園獲批,成為全國首批13家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之一。獲批后,將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核心高科技創新,推動長沙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長沙還新增生物醫藥、裝備制造2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基地總數達7個。

擴大內需,著力創建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

“你吃飯,我買單”!為了讓廣大消費者在長沙以最實惠的價格品嘗到地道的“家鄉味道”,從去年11月10日起,在全市范圍發放共計228萬元餐飲消費券。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21年,長沙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握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消費,著力創建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

傳統消費推出“新玩法”——

在夯實汽車、家電等傳統消費基礎上,策劃組織“春之約、夏之禮、秋之韻、冬之味”促消費活動800余場(次),新增限上企業268家。

新型消費釋放“新動能”——

去年舉辦的2021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峰會,吸引全國100余位政府代表、800余位企業代表參會,為全國各地城市夜間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示范。

社區電商、直播電商均在全國展現“頭雁”效應,水羊股份、安克創新、興盛優選、快樂購分別在美妝電商、跨境電商、社區電商、媒體電商等細分領域領跑全國。

“首店”“首發”持續加碼——

近年來,盒馬、7-ELEVEn、長沙國金中心的李寧時尚店、Red Valentino、DEGAIA,悅方ID MALL的哥老官、宜家、喜茶、Jordan旗艦店等湖南首店、長沙首店紛紛落戶長沙。

餐飲消費加速回暖——

2021“味道湖南”美食季活動,推選長沙名菜、名店、名廚、名優食材參加全省評選,4道獲“味道湖南”金牌菜、11道獲“味道湖南”銀牌菜,累計發放餐飲消費券3.96萬張,有力弘揚湘菜文化,打造美食品牌,實現以小餐桌撬動大消費。

全力以赴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長沙出臺《長沙市創建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暨長沙市消費升級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長沙市關于加快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實施意見》,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政策引領,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深入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建設,健全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利用外資政策體系,優化重點外資項目跟蹤服務工作機制。

為將長沙打造成內陸地區開放高地,2021年,長沙正式發布《長沙市打造內陸地區開放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和七大行動方案,提出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優質項目引進來、推動高質量“走出去”等行動,推動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提升全市利用外資工作水平,形成新一輪競爭優勢,長沙出臺了《長沙市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長政辦發[2021]35號),并自2021年8月1日起實施,致力于突破當前我市外資工作的短板、弱項,將開啟長沙外資工作的新局面。

大力推動商務部門與其他城市形成戰略合作、聯動發展。長沙市商務局主動積極推進三市商務領域開放合作發展,推進長株潭開放同步發展,三市簽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商務經濟開放合作協議》。三市商務部門以“一體化”為重點,在招商、產業發展、商貿流通等方面開展一體化合作。

一項項開放政策擲地有聲,一系列開放舉措彰顯擔當!開放長沙,加速崛起!

風好正是揚帆時,不待揚鞭自奮蹄。

“踏上新征程,長沙商務系統將以省、市黨代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實施‘強省會’戰略,緊緊圍繞‘打造內陸地區開放高地’和‘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兩大核心目標,乘勢而上、務實擔當,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長沙市商務局黨委書記、局長,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管委會主任鄭平說。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