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豆腐”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訪湘西州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坪朗豆腐制作技藝州級非遺傳承人石清香

向莉君  蘇 各

12月19日,在吉首市坪朗村,一場由豆腐掀起的“趕大集”活動在這里熱鬧舉行。這是圍繞湘西州非遺傳承項目——坪朗豆腐舉辦的第二屆文化節。

了解坪朗豆腐的發展歷史、體驗豆腐制作過程、吃一桌豆腐宴、逛一逛苗寨里臨時搭起的集市……讓慕名來到苗寨的客人興奮不已。“客人來得越多,我越歡喜。”作為坪朗豆腐的非遺傳承人,石清香忙前忙后招呼大家。

石清香家族制作坪朗豆腐已有100多年歷史。經過時間的沉淀、歲月的洗禮,坪朗豆腐不僅好吃,還飽含著文化氣質。在坪朗豆腐坊外,“看非遺”“學非遺”“玩非遺”“品非遺”“傳非遺”5個紅底白字配以相應的豆腐圖片的牌子,依次懸掛著。“我們簽了一個大單,寒假期間吉首會有2萬多名學生來坪朗開展研學。”石清香說,豆腐坊現在不光是制作坪朗豆腐的場所,還是研學基地。

豆腐坊內,44歲的村民石東英正給體驗石磨推豆腐的客人教授推磨技巧,而27歲的村民龍家瑞則在為大家解說坪朗豆腐的前世今生。一旁的桌子上,熱氣騰騰的豆漿、豆腐腦,吸引客人爭相品嘗;貨架上,剛定好型的鮮豆腐、烘干包裝的干豆腐、制作裝罐的霉豆腐一一陳列。

2009年,為了將家族制作豆腐的手藝傳承下去,在外經商的石清香回到村里創辦了石氏豆腐作坊;2014年,石清香帶頭成立吉首市坪朗順心農副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

2016年9月,石清香當選吉首市人大代表、湘西州人大代表。肩上任務重了,石清香的規劃就更多了。2018年,石清香成立吉首市坪朗豆腐有限責任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生產、加工、銷售坪朗豆腐系列產品。公司每年給村集體經濟分紅3.5萬元。

圍繞一小塊坪朗豆腐,石清香和村民做起了鄉村振興“大文章”。

隨著坪朗豆腐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市場需求隨之增大,每天固定在豆腐坊上班的村民就有15個,坪朗豆腐的銷售也從之前的自產自銷轉換成訂單模式。

今年9月,石清香和吉首市星興冷鏈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1000多萬元的訂單,村里負責生產,銷售全部歸星興冷鏈負責。每天制作近800塊豆腐,石清香直言不夠賣。

本地青皮豆是制作坪朗豆腐的材料,豆子個小、香味濃郁,制作出來的豆腐白亮清透、口感佳,售價高出市場價2倍多。為了保證豆腐品質,也為了讓更多村民分享坪朗豆腐的“紅利”,石清香帶動80公里外的吉首市丹青鎮種植了600多畝青皮豆。“村民種植青皮豆,公司再按每斤高出市場近1塊錢的價格收回。”村民獲益,公司的原材料也有了保障。石清香說她明年計劃將丹青鎮種植青皮豆的規模擴大到1000多畝。

前幾次參加湘西州人代會,為了推動村里的旅游發展,石清香提了為村里修建停車場、跨河搭橋等建議,今年她準備借助張吉懷高鐵的開通,聯合其他人大代表共同提交推動湘西非遺特產進高鐵站、上高鐵的建議。石清香說,她要努力把“坪朗豆腐”做好,讓這一小塊豆腐搭乘張吉懷高鐵,走出湘西大山。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