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果園 戶戶有產業——靖州發展“小園子經濟”助搬遷戶穩定增收小記

歲末寒冬,走進搬遷戶向井靚的草莓采摘園大棚里,一股暖氣撲面而來。

57歲的向井靚,是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渠陽鎮橫江橋便民服務中心的搬遷戶。今年,他又種植了10畝草莓,每天在大棚里除草、剪枝、松土……忙得不亦樂乎。“草莓長勢喜人,估計明年元旦就可以上市了。”向井靚說,去年,他種植草莓賺了9萬多元。

“我們這就在排牙山國有林場旁,游客絡繹不絕。每年草莓成熟時,很多游客帶著小孩前來體驗采摘樂趣。”說起緣何會在新家附近發展“小園子經濟”,他樂呵一笑。最開始,向井靚種植草莓沒有技術,沒有賺頭。參加縣里組織的種植技術培訓班后,他放開步子大步干。如今,每年縣里還給他免費提供肥料。

近年來,靖州獲得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全省特色縣域經濟發展重點縣”等榮譽,“靖州三寶”(楊梅、茯苓、山核桃)亦享譽全國,具有發展特色種植業的基礎。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易遷后扶聯席辦主任儲昌春介紹,靖州依托本土優勢和發展基礎,堅持發展易遷“小園子經濟”,即,每戶搬遷戶在自家5至30畝不等的“小園子”里,種植各類特色性、本土性、時令性、食藥性、科技引進型等特色農作物,如楊梅、山核桃、金秋梨、中藥材等。在安置區,“小園子經濟”是搬遷戶基礎性增收的“法寶”,也是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石,具有成本低、風險低、見效快、易操作、貼近實際等優點。該縣已投入資金50萬元,支持搬遷戶發展“小園子經濟”。目前全縣所有搬遷戶均實現了產業扶持“全覆蓋”,644戶搬遷戶家家有特色“小果園”、戶戶有產業。

為發展易遷“小園子經濟”,靖州出臺措施,對搬遷戶進行獎補。同時,加強對搬遷戶的科技培訓,除了技術培訓,還對搬遷戶進行技術、信息、銷售、管理等培訓。該縣還整合相關政策、資金,利用人社、農業、科技等多個部門的資源,合力推進易遷“小園子經濟”發展;鼓勵支持企業、合作社、幫扶人等積極參與易遷“小園子經濟”發展。

“2017年搬來藕荷新苑后 ,我參加了煙葉、山核桃種植的培訓。政府提供技術,還提供種苗和肥料。我現在種植煙葉30畝,山核桃60畝。”藕團鄉藕荷新苑搬遷戶楊昌生說,發展“小園子經濟”大有可為。

現在,他是藕荷新苑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監事會主任。“一個人富了不算富,我要帶動鄉親們一起發展‘小園子’經濟。”楊昌生說。

儲昌春說,靖州已在安置區培育示范“小園子經濟”24戶,通過示范帶動,“十四五”期間覆蓋所有搬遷群眾,讓“小園子經濟”成為搬遷戶穩定增收的“致富園”。

(張學梅 劉杰華 雷鴻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