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一躍”,漂亮!——看長沙如何營造高校知識產權轉化“好生態”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金慧

高校是知識產權的富礦,如何挖到“寶貝”?長沙市近年持續為駐長高校營造創新成果轉化的良好生態,實現從技術到應用的“驚險一躍”,取得了豐碩成果。

12月14日,長沙市政府舉辦第二屆駐長高校知識產權在長轉化表彰會議,對在長轉化突出貢獻高校、優秀創新團隊、優秀服務機構進行了表彰,8個長株潭校企知識產權轉化項目現場簽約,轉化金額共計1.3億元。

首發政策,激活一池春水

活動現場,長沙市人民政府向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頒發駐長高校知識產權在長轉化突出貢獻獎獎牌,并給予5個高校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項目各150萬元的資金支持。

在長沙市有效發明專利中,駐長高校的發明專利占比超過40%,共1.7萬多件,這其中,一半左右與長沙市22條重點優勢產業鏈關聯度和匹配度極高,具備就地轉化的條件與優勢。

為喚醒“沉睡”的專利,2019年,長沙創全國之先,出臺了首個支持高校知識產權就地轉化的專門政策——《長沙市促進駐長高校知識產權在長轉化若干措施》,從體制機制、承載平臺、服務能力、轉化環境四大板塊,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和“難點”,并且每年新增高校知識產權公共專項資金1000萬元,激勵表彰知識產權轉化成果突出的高校、創新團隊和服務機構,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釋放駐長高校知識產權轉化的活力。

服務落地,成果“一網打盡”

表彰會現場,湖南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等6家機構獲得優秀服務機構獎,湖南省瀟湘高等學校知識產權有限公司為高校開發知識產權線上交易平臺,獲得20萬元支助。

“我們通過利用線上交易平臺數據資源優勢,開展供需雙向精準對接。”湖南省瀟湘高等學校知識產權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深入分析高校技術發明活躍度、成果交易關聯度、專利引證數等信息,深入挖掘高校核心技術和核心團隊,組建專家庫主動服務,主動對接,讓創新成果不再“漏網”。

這只是長沙布局知產服務網絡體系中的“點”,長沙市知識產權局按照區域、功能布局,以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為核心,在重點園區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各類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構建知識產權轉移轉化體系的“面”。

目前,省、市聯動在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知識產權中心9個,形成知識產權成果“推送之翼”;在園區通過培育和引進等形式,形成園區“承接之翼”,先后在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寧鄉高新區搭建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構建“一核兩翼”的知識產權轉化格局。

多方發力,釋放澎湃動能

把創新成果從實驗室搬到生產線,高校、企業、服務機構三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長沙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激勵導向作用,凝聚高校、企業、服務機構作為技術供給端、技術需求端和轉化服務端三端的力量。“三端合力”打通了技術到產品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一系列創新轉換成果。

陳政清院士團隊“電渦流阻尼新技術”積極向長沙企業轉化實施,單筆轉化金額上億元,近3年產生經濟效益3.8億元;中南大學與三一重卡強強聯合,立足自主研發高端重卡關鍵技術,項目的產業化落地,實現銷售11875臺,產生38億元直接經濟效益;去年來,湖南農業大學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簽訂知識產權轉化合同360個,金額近1.35億元……

據統計,自《長沙市促進駐長高校知識產權在長轉化若干措施》實施以來,駐長高校知識產權轉化共372項,轉化金額15.14億元。隨著“強省會”戰略提出,長沙將進一步放大格局,樹牢全局觀念,圍繞長株潭都市圈一體化,完善三市知識產權協同發展機制,營造知產轉化的良好生態,全力打造“產業創新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