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職學校高質量發展如何發力

張淑芝

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成為高頻詞、主旋律。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作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供給側,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和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今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著眼于破除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職業教育重要根基的中職學校,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技并修的新時代工匠人才。中職學校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他們的理想信念、價值觀、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系到我國產業生力軍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而中職學校應堅持融合統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將德技并修確立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同時,在“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的時代背景下,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德”,應界定為滿足新時代所需要的、更加寬廣和高階的職業素養,在一般品德要求之外,還包括敬業精神、事業心、團隊意識、誠信意識、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道德素養;“技”不僅僅指一般性的崗位工作技能,更指向適應產業變革、經濟社會需要的高階技能。

二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與需求側精準對接。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聯系越發緊密,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中職學校要以變應變、快速響應,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強化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將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及技能大賽標準與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內容,引入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實施“中高銜接”貫通培養,打通學生升學通道,為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提供多元選擇的機會,給每個人以人生出彩的機會。

三是師德與師能齊抓共進,建設高水平“工匠之師”隊伍。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中職學校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這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在師資隊伍建設中,要堅持師德與師能齊抓共進,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規范和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健全教師精準培訓機制,創新教師培訓形式,實施教師競賽工程,貫穿教師職業發展全過程。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和激勵機制,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打通校企人員雙向流動渠道,落實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的規定,支持企業技術骨干到學校從教,推進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校企互聘兼職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

(作者系衡陽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校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