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區市場啟用智慧化平臺 監管效能大大提高

“您好,您在市場監管系統中收到一條AI告警抓拍記錄,類型為未規范佩戴口罩,請及時處理!”12月10日上午9點27分,金久農貿市場攤主李先生的手機收到了來自江北新區市場監管一體化平臺的預警信息。他戴上口罩后,警告解除。得益于這一智慧化平臺的建設,江北新區市場監管效能提高了20倍。

基層市場監管工作長期存在人手少、任務重、信息系統冗雜等難題,如何實現讓市場主體快速增長的“放”,又利用有限人力資源開展更好的“管”?江北新區以“互聯網+”為切入點,從2019年開始自主建設“市場監管一體化智慧平臺”,讓群眾和企業享受數字化監管帶來的便捷。

“我們共有60名人員編制,相對應的卻是十幾萬家市場主體。為了‘摸清家底’,平臺匯聚全量涉企數據后,對區內所有市場主體進行分區、分類。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對每個市場主體自動分析歸類,精準‘畫像’,用不同顏色標記,并根據企業信用等級和類別進行差異化監管。”江北新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主要涵蓋食品安全、價格、藥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安全和農貿市場的監管。

如在食品安全領域,平臺設置了環境衛生、證照公示、投訴舉報等8類27項指標分值,將監管對象劃分為四個風險等級,賦予紅橙黃藍“四色碼”,對一級守法誠信企業減少檢查頻次,對四級高危企業開展全覆蓋現場檢查。目前,江北新區已完成9萬余戶市場主體的分級、分區、分類賦碼。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完善,該平臺承接整合原工商、質監、食藥監的52個信息系統,匯聚市場監管、商務、城市管理等4個單位9類數據、4886個監管設備,對全區15萬戶市場主體實施“分類管”“自動管”“定向管”,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以前,諸如溢攤占道、健康證到期這樣的問題,很難及時監管到位,如今有了智慧平臺,自動發送信息提醒,把監管盲區‘一網打盡’,工作更精準高效。”金久農貿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居民們的“菜籃子”拎得更安全,日均交易金額較之前提升67%。

為避免對廣大市場主體檢查的“進門擾”,平臺創建非現場監管抽查子庫,科學制定抽查計劃,通過查看企業“四色碼”、視頻信息、智能預警等數據,實現“不進門查多項事”。據了解,非現場監管在新區已成為常態,以往2人花費1小時才能實地檢查1家市場,現在1人僅用5分鐘就能在線監管到位。( 夏思宇 )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