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區試點“兩網融合” 建立可回收物農村收集網絡

紙箱、酒瓶等可回收垃圾,過去多年都是由村民自主收集,然后賣到街鎮廢品收購站。而眼下,六合區試點“兩網融合”,由專門的收運隊伍沿村收集可回收垃圾,并按市場價支付,破解了玻璃瓶、塑料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收運難題。

“兩網融合”即垃圾分類收集網和廢品資源回收網融合。六合區城管局環衛科科長毛金粟說,盡管當下已建立了覆蓋所有農戶的垃圾分類收運網絡,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均實現順利收運,但對于可回收垃圾,農戶們并不愿意交出來,而是自行賣給廢品收購站。這不僅影響垃圾分類收運效率,而且家中堆積可回收垃圾易污染環境,影響市容景觀。“兩網融合”模式啟動后,由垃圾收集員將農戶家中儲存的可回收垃圾收回來,統一運送至街道的垃圾分揀站。

昨天上午10點半,在六合區竹鎮大泉社區,垃圾收集員王玉梅正一家一家上門回收“可回收物”。跟居民交代好市場價格后,王玉梅就將這些可回收物一一上秤稱重并支付貨款。“原來很多瓶瓶罐罐和紙箱子都堆積在院子里,攢到一定量再找車去鎮上賣掉,非常麻煩,如今可以上門收購,當然更方便。”大泉村長莊組居民趙加森表示。

據介紹,竹鎮鎮依托農村生活垃圾保潔收集隊伍,推進垃圾分類“兩網融合”新模式,以鎮分揀站為中心,依托覆蓋農村每一戶的保潔收集員隊伍,建立了服務全區域范圍內所有居民、具有“精細化、高效化、市場化、全天化”的可回收物農村收集網絡,通過市場賦能和實時交易,全力推動垃圾分類中可回收物的高效收集工作。目前,如王玉梅一樣每天沿村收集的可回收垃圾收集員共有8名。“他們將可回收垃圾以溢價方式賣給可回收垃圾分揀站,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毛金粟介紹。

據悉,《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一周年來,六合區圍繞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工作目標全力推進,居民知曉率、參與率持續攀升,餐廚垃圾、廚余垃圾的收集量不斷提高,全區其他垃圾產生量同比下降7.5%。

市城管局環衛處主任孫秋陽說,在日常的廢品收運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如碎玻璃、酒瓶子等,常被廢品收購站拒收。“兩網融合”不僅能夠有效解決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收運難題,還能最大限度地帶動農戶垃圾分類的積極,“竹鎮模式試點成功后會,將逐步在全市涉農街道、571個行政村進行推廣。”( 顧小萍 )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