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環境面貌逐步提檔升級 城市形象品位正在改變

破舊道路變身景觀大道,垃圾分類成為居民生活新時尚,嚴控渣土違規運輸保障清爽環境……過去這一年,高淳區的環境面貌逐步提檔升級,城市形象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質正在發生改變。

“為群眾營造美好家園”,高淳城管一直在努力踐行。

1.“精治理”推動“新變化”城市顏值持續提升

城市的背街小巷,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血管暢通了,城市的運行才更加健康。為疏通城市“毛細血管”,打造“潔凈、秩序、文明、美麗”的省會城市,高淳區城管局今年以來不斷強化街巷整治,從店招店牌、戶外廣告、停車管理等9個方面對背街小巷開展全面專項整治。截至今年10月底,成功打造了南漪路、水陽江路2條精品街巷,整治完成10條背街小巷,并順利通過市城管局驗收。

高淳區南漪路南起湖濱大道,北至寶塔路,全長1.4公里,原道路為水泥砼路面,存在縱橫縫、板角斷裂等病害,破損嚴重。今年結合高淳區固城湖老街風光帶街區特色改造,高淳區對機動車道進行了整體新建并拓寬,同時增設側分帶及非機動車道,讓道路更加通暢。

據高淳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的人行道使用新型透水混凝土材料,即使遇到中等強度的雨量,也會很快排干水分,成為“海綿城市”的一道景觀;全線沿線各類指示標牌和護欄做了更換,側分帶也進行了綠化栽植施工,按照“層次分明、四季有花、常年長青”的思路,栽種的主要品種有獨稈桂花、紅楓、造型羅漢松、細葉芒等四季皆宜的喬木,并搭配少量灌木和草坪,總綠化面積約8500方米,使道路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南漪路改造還新建路燈96桿,并為未來智慧城市建設預留接口,例如在路燈頂部預留了5G基站接口、桿體四周預留了智慧電子屏接口。

高淳區另一條精品街巷水陽江路南起寶塔路,北至汶溪路,全長1029米,曾經的水陽江路一到夏季,隨著降雨量的加大,路面積水嚴重;機動車道原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局部破損較為嚴重。

家住附的居民趙女士見證了道路改造的前后變化。“過去一到陰雨天,路面濕滑,行人非常容易打滑摔跤,特別是老人和小孩,走這條路讓人擔驚受怕的。”趙女士說。

高淳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改造時主要對機動車道瀝青混凝土路面銑刨后對基層進行病害修補,再加鋪兩層透水瀝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采用特殊材料是根據德國先進工藝和設備進行生產出來的,鋪設到地面上會有很多細小的空隙,能夠將地面積水大量滲透,滋潤地下土壤,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人行道原狀為面包磚鋪裝,本次改造充分響應國家海綿城市號召,采用透水混凝土面層,雨水天氣時,能及時吸納消解路面雨水,緩解城市內澇,方便行人通行。特別是,此次改造工程還將原有的普通照明路燈換上了集成智能照明、LED顯示屏、充電樁等多種功能的5G智慧路燈桿。

經過改造,如今的水陽江路已由積水成災變成景觀大道。327棵欒樹,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紫紅,形似燈籠,連成一片,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現在不僅安全,沿途的風景更是賞心悅目。”趙女士說。

2.“多舉措”傳播“新時尚垃圾分類深入實施

11月,我市迎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面實施一周年。這一年里,為推進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高淳區城管局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

持續推廣“三定一督”,即定時定點定人,且在每處垃圾分類房安排一位督導員。據統計,已累計在152個居民小區推行“三定一督”分類模式,配建256座垃圾分類房(亭)并全部投用,配備桶邊指導員309人。

鞏固落實“兩次四分”,即村民在家分一次,督導員上門收集再幫分一次;四分就是按照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類。截至目前,在全區102個行政村、966個自然村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的基礎上,再次選取32個村組,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打造農村垃圾分類示范村,形成“鎮鎮有亮點、村村有特色”的格局。今年10月,高淳區農村垃圾分類被省住建廳作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介紹。

完善垃圾分類末端處理閉環。區50噸餐廚廢棄物處理中心、13座有機垃圾處理站和黑水虻養殖轉化基地穩定運轉,截至目前,累計處理餐廚(廚余)垃圾約8086噸。與此同時,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投入運行,接納建筑(裝修)垃圾3.9萬噸;投資1000萬元建成的投用區大件垃圾分揀貯存中心,累計收運處置大件垃圾1560噸;城區20噸廚余垃圾處理站、陽江鎮垃圾綜合處理中心均建成使用。

提升信息管理水。打造具有國內領先水的垃圾分類(環衛)信息管理臺,通過前端收運計量、中端收運車輛軌跡、末端處理設施數據等信息接入,優化垃圾分類流程和運行組織方式,實現精細化、全量化、智能化的全流程管理。目前高淳區投資600萬元搭建的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環衛管理)信息化臺已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環衛管理在數字化治理及智慧環保領域的應用示范。

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迅速鋪開。自2020年《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來,高淳區共在全區8個街道152個小區按照統一標準建成225座垃圾分類房。在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管理力量和處理設施建設基礎上,高淳區垃分辦廣泛聽取督導員及社區、居民意見,共投入60余萬元為每座垃圾分類房配備空調,讓桶邊督導員及垃圾分類房清涼度夏,蚊蠅滋生和難聞異味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獲得市民及社區的一致好評。

3.“勇擔當”服務“新發展”

精細美化“城市名片”

為序化、美化、亮化“城市名片”,今年高淳區城管局通過落實路長制打造了文明典范城市示范路——通賢街,其間,城市精細化管理理念貫穿了整個過程。

市容管理方面,由淳溪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轄區負責人擔任路長,該路段的城管執法、綠化、市政設施、停車、環衛、社區工作人員均對路長負責,隨時解決路段市容問題。淳溪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與沿街商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將門口衛生、綠化、非機動車停車秩序納入“門前三包”內容。

非機動車管理方面,按照“合理分布、應劃盡劃”原則,劃設非機動車位92個,定期出新非機動車停車標線,滿足市民停放需求。對公共區域的停車秩序,由淳溪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聘用專職理車人員4人,從上午8點至下午5點半,整理非機動車停放秩序,及時勸導亂停放行為,培養市民文明停車慣。

環衛保潔方面,安排2組共7名保潔員,對路面巡回保潔,減少漂浮垃圾滯留時間,確保路面無積存紙屑、頭、寵物糞便等,同時對沿街立面2米以下各類亂張貼、亂涂畫等即時清理。

渣土是城市建設無法避免的產物,如何管控好渣土,讓城市美麗又干凈,是城市管理一直努力的方向。為規范渣土處置運輸秩序,高淳區城管局在轄區開展渣土車專項整治,重點查處渣土運輸車輛帶泥上路、拋灑滴漏等污染路面、無準運證運輸工程渣土行為。

在專項行動開展前期,高淳區城管局召集17家渣土運輸企業、18家建設單位召開通氣會,專題解讀《高淳區渣土運輸管理辦法》和《高淳區工程渣土棄置場運營管理規定》相關內容和規定,要求各運輸企業和建設施工單位加強自身管理,對照文件規定規范相關運輸行為。據統計,自今年7月以來,通過夜查99天,出動執法人員558人次,共查處違規運輸渣土行為77起,涉及車輛184車次。

這里的環境越來越整潔宜居。(孫琳 陳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