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升級 “網紅市集”“智慧菜場”不斷涌現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網紅市集”“智慧菜場”不斷涌現。一個較為普遍的認識是,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無論形式怎么變,核心始終是便民,要在升級環境與服務的同時,留住煙火氣。9月22日,我市召開全市農貿市場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常態長效推進會,與會者觀摩了龍江社區智慧鄰里中心、科巷新市集和蘭園菜場。這些正在“變身”的南京新菜場的典型,在“進階”中展現出一些相似的變化,為其他農貿市場提檔升級提供了有益的思路與經驗。

干凈、整潔,是新菜場的起點,遠非終點。農貿市場在補齊短板之后,還需要從這里出發,奔向更美好、更能讓市民寄予情結和歸屬感的“進階形態”。從這三家較為典型的新菜場來看,管理比以前更智能了,傳統菜場變身為商業綜合體了,市民文明習慣也變得更好了。“三變”背后,反映的是新菜場在經營管理更加規范、有序的同時,不斷進行著管理和服務理念的更新與提升。

當農貿市場的管理達到一定水平,科技賦能的優勢和好處就會越發凸顯;積極擁抱新技術,也有助于傳統菜市場縮小與電商平臺間的“數字鴻溝”,提升競爭力。例如,通過顧客畫像等大數據分析,幫助市場及時調整業態。另一方面,從傳統菜場到吃穿用一站購齊的商業綜合體的轉變,是農貿市場基于自身條件特色、圍繞“便民”進行的服務拓展與個性化升級,而不是簡單的功能拼湊。要在功能定位上做好規劃設計,充分考量周邊的服務對象、服務半徑,貼近周邊居民的生活需要,在布局和細節上下“繡花”功夫,從而經營出城市菜場獨特的煙火氣、人情味。當市場的環境提升了,管理水平上去了,經營戶和顧客也會更自覺、更積極地展現文明素養。

作為距離老百姓生活最近的消費場所,農貿市場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一座城市最“接地氣”和富含人情味的地方。農貿市場提檔升級,既是物理環境的改善,也是服務環境的升級。每一座農貿市場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原汁原味,共同氤氳著獨屬于一座城市的生活氣息。在一些國際城市,歷久彌新的菜場是人們了解該地飲食、風俗、文化的“快捷方式”,開發出了不少文旅與社會功能,受到市民與游客的鐘愛。

向農貿市場的“模范生”學習進階之道,從身邊的先進、遠方的典范身上汲取靈感,不是為了簡單復制,也不必過于執著于獨特性,只要做到環境干凈衛生、產品質量可靠、服務態度良好,吸引附近居民愿意走進菜市場,讓老百姓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就是真正為群眾辦實事。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各項創建工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農貿市場才能成為創建“人民滿意的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中應有的民生風景。(吳云青)

關鍵詞: 農貿 升級 管理 規范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