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鐘鼓樓春節前重新點亮

為確保文物本體安全,喜迎古都西安中國年,鐘鼓樓正在進行夜間照明改造提升。目前,鐘樓新的照明模式已經開始調試,鼓樓也將隨后調試,春節前將正式運行,大家又能在夜間看見閃亮華麗的鐘鼓樓啦。

■柔和

四周光源遠距離精準投射

2019年12月6日,鐘鼓樓關閉木建筑本體照明設施,調整為夜間泛光照明模式。之后,缺少了華麗燈光的鐘鼓樓,讓很多西安市民和游客都有些遺憾,覺得這樣不好看。但大部分人也都理解,關燈是為了保護文物安全,畢竟木質結構上安裝燈具照明有火災隱患。

1月15日晚8時許,鐘樓重新亮了起來,這次亮得特別,并非是建筑本體上安裝的亮光,而是光源分布在四周建筑和路燈桿上,一起向鐘樓投射過來,這就是遠距離投光模式,與之前鐘樓自身“發”光相比,燈光顯得很柔和、均勻,別有魅力。在鐘樓飯店門口,不時有市民和游客在重新亮起來的鐘樓前拍照留念。

■節能

320套LED燈 節省一半電量

“調試已經第4天了,春節前會和鼓樓同步正式運行。”負責此次改造提升項目的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杜樂介紹說,鐘樓新的照明設備已基本安裝完成,正在加快進度相繼開始調試,確保照明質量,鼓樓也將隨即開始調試。

據介紹,新的照明模式采用的是國際上通常對古建采用的照明手法,即遠距離精準投光,確保不在古建本體安裝照明設施,依托周邊建筑、路燈桿,采用切光燈遠距離對鐘鼓樓進行照明,還采用了防眩光技術,在色溫和亮度方面基本保持了以前的水平,也更為安全。今后運行將采用節假日、夜間、平時三種模式,此次采用了320套燈具,全部是LED燈,較之前節省一半電量。

■安全

拆除電線并去掉電力設施

據了解,鐘鼓樓之前采用的照明模式是2012年確定的,當時這個設計因為極大凸顯了鐘鼓樓在夜間的“顏值”,還獲得了行業大獎。

2019年11月18日,為吸取巴西國家博物館、法國巴黎圣母院等文化遺存遭遇火災導致嚴重損害的教訓,國家文物局和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到“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裝燈具搞‘亮化工程’”。

2019年12月6日,鐘鼓樓關閉木建筑本體照明設施,調整為夜間泛光照明模式。之后,按照國家文物局和應急管理部的要求,西安市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邀請各方面專家共同論證鐘樓照明的多套概念設計。專家們認為,結合同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城的意大利羅馬、希臘雅典、埃及開羅,開展古建筑夜間照明的工程經驗,同時借鑒北京天安門、武漢黃鶴樓、拉薩大昭寺等保護古建筑的方法,提出可采取遠距離投光的方式,讓鐘鼓樓在夜間熠熠生輝。遠距投光時,可以在附近建筑物上增加投射燈,也可以改造現有的路燈,增加投射光源。同時通過靶向精準投射燈組,解決樓頂和部分暗區的照明。

“文物的保護和利用,一切以文物的安全為前提。現在采取的方式拆除了原來的電線,去掉了原來所有在文物本體上的電力設施,能夠更好地保護城市古建筑。”相關專家表示。

在春節之前,經過改造提升的鐘鼓樓夜間照明新模式將正式運行,點亮西安城市中心,呈現古建魅力,為“中國年·看西安”活動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 華商報記者 李琳 攝影 陳團結

關鍵詞: 西安鐘鼓樓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