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順利通水 220萬百姓告別“十年九旱”

1月6日,歷時4年多建設的湖北省水利“一號工程”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上游182公里順利通水,丹江口水庫的汩汩清泉經湖北省襄陽市老河口市、襄州區、棗陽市,從隨縣封江口分水閘流向封江口水庫,讓沿途鄂北崗地7000平方公里供水區、220萬人口、379萬畝耕地率先告別了“十年九旱”。

按照規劃,總投資180億元,全長269公里的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將于2020年年中全線通水,屆時,隨州市曾都區、廣水市和孝感大悟縣,都將喝上甘甜的丹江水。

據了解,該工程主體位于湖北省境內,是湖北省從根本上解決鄂北地區干旱缺水問題的重大戰略民生工程。工程以丹江口水庫為水源,自丹江口水庫清泉溝取水,自西北向東南方穿越河南省淅川縣、鄧州市、湖北省湖北襄陽市、襄州區、棗陽市、隨州市、曾都區和廣水市,止于孝感市大悟縣王家沖水庫,建成后向沿線年均供水將達7.7億立方米,解決482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難題。

包括襄陽、隨州、孝感三市北部的鄂北地區是湖北省人口、耕地相對集中的區域,也是湖北的“旱極”,這里降水量偏低,過境客水少,蓄水能力差,地下水貧乏,平均井深打到200多米才有水。資料顯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間,鄂北地區平均每4年發生1次嚴重干旱或者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間,平均每兩年發生1次;2009年到2013年,發生了歷史罕見的“五連旱”,干旱嚴重影響湖北省的糧食安全。

鄂北工程是飲水工程,更是生態文明工程。為最大限度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水質污染,最大限度減少耕地占用,隧洞或管涵輸水成為主要輸水方式,全程有隧洞55個、119公里,倒虹吸11座、76公里,暗涵38座、31公里,地下輸水總長占84%。工程永久性占地僅4931畝,占鄂北工程用地總量的10%。(記者程遠州)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