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建醫共體夯實基層醫療基礎 縣鄉機構成為“一家人”

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上墅鄉的張坤華阿姨,不小心摔了一跤,到縣中醫院醫共體上墅鄉衛生院院區就診,檢查結果通過醫共體影像系統及時發送給縣中醫院專家,診斷為右上踝骨折。需要手術治療,上墅鄉衛生院的接診醫生馬上幫張阿姨轉診到縣中醫院做了手術。“手術很順利,第二天我就回到上墅鄉衛生院繼續康復治療,有縣中醫院來的專家查房,我很放心。”張阿姨說道。

這是湖州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2017年以來,湖州市各縣(市)以二甲以上縣級醫院為龍頭,其他若干家縣級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為成員單位,組建醫共體,目前已實現縣區全覆蓋,取得了多方共贏的效果。

打通了體系,增強了協同

“醫共體建設注重打通體系、增強協同,構建了‘一家人’‘一盤棋’‘一本賬’‘一目錄’的縣域醫療服務新體系。”湖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云峰介紹。

縣鄉機構成為“一家人”。醫共體成員單位人財物全面整合,組建統一的臨床技能、消毒供應、影像檢驗等共享服務中心,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聯互通。

人員使用實現“一盤棋”??h鄉醫療衛生機構各類人員由醫共體統一招聘、培訓、調配和管理,實行全員崗位管理,科學配置和有效激活人才要素。

財務管理建立“一本賬”。醫共體設置總會計師制度,設立財務管理中心,縣鄉醫療衛生財政補助資金由醫共體結合資金性質和用途統籌使用。

藥品耗材采購“一目錄”。醫共體縣鄉機構統一用藥目錄,設立唯一采購賬戶,實行統一采購、配送和支付,降低采購成本,促進群眾用藥標準化。

“四個一”打通了體系,增強了協同,促進了城鄉醫療資源均衡化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延伸了服務,提升了效率

“我一個人在家,年紀又大了,多虧有家庭醫生來幫我。”湖州市青塘小區的丁阿姨已有25年的腸粘連病史,在家庭醫生的幫助下申請了“家庭病床”,家庭醫生定期上門服務。湖州縣域醫共體建設,注重延伸服務、提升效率。

強化省市大醫院技術保障,實現“縣強”。13家省內外上級醫院與湖州市10家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開展密切協作,縣域看大病解難癥的能力不斷提高。截至2019年10月底,基層住院人次和手術量同比分別增長16.7%和20.6%。

強化基層優先資源配置保障,實現“鄉活”。實施普通門診“沉”到基層,康復病人“轉”到基層,上級醫生“派”到基層,臨床帶教“搬”到基層,推動鄉鎮衛生院達到二級乙等以上醫院醫療服務能力。2019年前10月,湖州醫共體每周下派醫生362人次,共培訓基層醫務人員2.41萬人次。

強化鄉村醫生待遇保障,實現“村穩”。醫共體對鄉村醫生實行“鄉管村用”,村醫在“五險一金”上與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統一待遇,實行“村來村去”定向培養,解決鄉村醫生短缺問題。

方便了病人,收獲了口碑

湖州還多方面強化科技對醫療的支撐。

實現醫療資源互聯互通,統一“影像云”,統一醫共體內影像、檢驗診斷,統一臨床質量控制,實現醫共體數據互聯互通。提高遠程診療服務能力,醫共體采取“院區檢查、總院診斷”的模式,推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互認。提升群眾醫療服務感受,對群眾就醫感受度高的掛號、就診、檢查、住院、出院等環節進行優化再造,真正實現了“看病少排隊”“檢查少跑腿”。

湖州縣域醫共體建設,留住了病人、控制了費用、收獲了口碑。群眾就醫“留”下來了。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縣域內就診率達90.62%,其中基層就診率平均達71.52%,較醫共體實施前的2016年上升了近20個百分點。

醫療費用“控”起來了。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均處于全省較低水平。其中,門急診均次費用比全省平均值低4.55%;住院均次費用比全省平均值低24.51%。

醫患滿意度“高”起來了。群眾對基層醫生更加信任,醫患關系更加和諧。建設醫共體以來,群眾總體滿意度為92.94%,醫務人員績效工資同比增長9.9%,對醫共體總體滿意度達到90.03%。(陳孝 秦坤 張少然)

關鍵詞: 醫療基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