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瞄準快遞包裝 實現源頭減量

作為日均快遞業務量近1500萬件的廣州來說,快遞包裝物如何進行有效逆回收,加速快遞行業變“綠” 是其急需解決的問題。

8月27日,記者從廣州市郵政管理局獲悉,為高質量推進廣州市郵政業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根據廣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該局制定了《廣州市郵政業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并于2019年8月26日印發。

瞄準快遞包裝 實現源頭減量

廣州市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要求全行業要深刻認識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意義,從抓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法規標準宣傳貫徹、增加綠色包裝供給、開展垃圾回收試點示范、減少快遞包裝使用、健全市場執法協作五個方面持續深入推進廣州市郵政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

2019年下半年,將在全市全行業建立400個垃圾回收試點站點,爭取2019年底全行業18個主要郵政快遞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0%以上,平均每件郵政快遞包裝耗材減少10%以上,力爭全行業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85%以上,行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同時在《廣州市郵政業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中表示,在2020年,積極推廣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新產品、新材料在行業中的應用,全面鼓勵郵政快遞企業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材料、環保填充物及可降解的物料輔料,減少收寄、分揀、封發、運輸、投遞等環節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消耗。引導全市郵政快遞企業建立1000個包裝袋回收點,配合生產企業建立廢舊包裝回收設施,實現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在行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取得突破。到2020年,主要郵政快遞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5%以上,平均每件郵政快遞包裝耗材減少20%以上,力爭全行業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5%以上,行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以上。

而在2021年,引導全市郵政快遞企業和站點基本實現包裝袋回收點全覆蓋,配合生產企業建立廢舊包裝回收設施,實現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基本建立郵政業生活垃圾回收和分類處理體系。力爭全行業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8%以上,行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

企業誓言:做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

在27日的啟動儀式上,市郵政公司、順豐、中通、圓通、韻達、申通、京東、品駿、德邦等9家寄遞企業相關負責人代表全行業共同宣讀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承諾誓詞。

“我們已經從源頭去做好這個工作,例如現在推行的電子面單,廣州網點基本能達到95%以上。電子面單看著小,但發揮作用大。我們公司在廣州市一天的快遞出件量100多萬件,如果一件4聯的紙質面單全部改為電子面單,一天就能節省400多萬張紙張。”廣東圓通速遞副總經理劉繼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另一方面對于網點來說,因為相對于紙質面單,電子面單每單要便宜一毛錢,對于快遞量很大的網點來說,這將省下一筆數目可觀的錢。畢竟現在快遞的利潤很低,所以各大網點都很積極地推廣電子面單。

關于如何做好快遞包裝物逆回收的工作,他建議,首先要做好可回收包裝袋的標準問題,明確哪些包裝袋能夠回收,如它的尺寸大小、材質等。并要有一定的標識好讓消費者和一線快遞員知曉。當然,還需要給相應的補貼給快遞員,畢竟現在快遞員每天的業務量如此之大。其次,廣州市區這么大,單靠一家企業是不行的,要多家快遞企業聯動起來,一起去成立回收點。

專家建議:需要物流鏈上各方協同

“快遞包裝逆向召回需要快遞物流鏈上各方協同參與。”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需要從上游規范包裝,電商及零售企業、快遞企業要嚴格落實國家郵政局相關快遞包裝規范,杜絕過度包裝、重復包裝,減少非可循環利用、非可降解包裝材料的應用。二、引導并推廣可循環利用的包裝箱及托盤的利用,讓電商及快遞等各方企業參與綠色包裝而不至于帶來高成本,甚至可以從中降低物流成本。三、加大末端回收體系建設,通過一些綠色物流產業基金等,推進末端回收體系共建共通。針對可回收利用的包裝垃圾,引入相關企業參與包裝垃圾的回收利用。四、擴大綠色生活宣傳,引導公眾嚴格落實垃圾分類,讓可循環利用包裝物品能科學回收。(記者 張露通訊員 陽名福)

關鍵詞: 廣州 快遞業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