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敏和母親一起擇菜。 |
編者的話
自強陽光的留守女孩劉佳,喜愛發明的科技少年周洲,熱衷傳統文化和志愿服務的舒文靜……2018年,中央文明辦等部門評選出兩批共20名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引導廣大少年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從小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些“好少年”日常生活中什么樣?寒假期間的學習生活是如何安排的?讓我們看看他們寒假里的一天……
四川瀘縣二中舒文靜——
“每年過年前,我都寫春聯送給小區居民”
1月31日,四川瀘州,寒風料峭,貧困戶趙家倫家里暖意融融。“一帆風順合家歡,萬事如意滿門福”,時逢新春,瀘縣二中學生舒文靜為趙家倫送去了一副自己手寫的春聯。
“每年過年前,我都寫春聯送給小區居民。”這個梳著干練短發的17歲女孩說,為社區居民義務寫“福”字和春聯已成為她志愿服務中的一項。
在爸爸的熏陶下,舒文靜從小就喜歡上了書法。最近,她鉆研起了隸書中的金龍體,“這種字體包含剛柔并濟、陰陽協調等理念,要用心感受。”舒文靜說。熱愛書法,也為她帶來榮譽,2018年,舒文靜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墨彩杯書畫比賽特等獎。2018年8月,她作為中國青年代表,赴俄羅斯介紹中國書法藝術。31日下午,舒文靜又來到附近的居委會,“社區有不少留守兒童,我想帶著他們一起學書法……”
南京市竹山中學周洲——
“我喜愛小發明,想當個科學家”
“老師,為什么往兩張紙中間吹氣,紙張會貼在一起呢?”“要解開這個問題,我們就先從小實驗做起……”
1月27日上午,南京市竹山中學初二學生周洲和興趣小組的小伙伴們,來到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向一位老師請教問題。“這就是流體力學。”老師為大家講解。
少年周洲對科技發明的喜愛從小就萌芽了。在學校開設的科技創意課程培養下,周洲對提高黑小麥產量提出了播種參考意見,這個成果還獲了獎。當天下午,周洲和小伙伴們又來到了南京科技館,開啟他們新的科學之旅……
“面對學業壓力,擠出時間來研究科技發明,不是件容易的事。”父親周興全坦言,在別的孩子過周末的時候,周洲還在研究自己的小發明。“我喜愛小發明,想當個科學家。”少年的眼中閃耀著希望。
北體大中國足球運動學院羅逸涵——
“希望長大后,我能代表國家參賽”
“加油!這里!快傳……”1月28日的陜北,寒冷刺骨,志丹縣高級中學的足球場上不時傳來少年們的呼喊。身著橙紅色球衣的14歲少年羅逸涵飛奔在球場上,停球、盤帶、過人、射門……
在當地,羅逸涵小有名氣。2018年4月,原在保安中學讀書的他被選拔進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足球運動學院,這次寒假剛到家,他又主動聯系啟蒙教練馮海浪,進行足球訓練。
“小時候體弱多病,誰能想到我現在最愛踢足球。”夢想的背后是無數艱辛和傷病。所幸,在父親的鼓勵和堅持下,小羅的“足球之路”沒有中斷。
2018年夏,他隨同國家領導人參加了俄羅斯世界杯開幕式,從盧日尼基體育場球員通道走出的一剎那,小羅突然感覺肩上有了一份責任:“希望長大后,我能代表國家參賽,踢進世界杯。”
湖北鄂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李端林——
“我喜歡看書,它能帶給我力量”
1月24日,鄂州鄂城區燕磯鎮茨塘村,15歲少年李端林如往常一樣,早起、洗漱、打掃庭院、讀書寫字……
先天失聰的李端林生活在無聲世界里。“你只是一個小男孩,和其他成千上萬個小男孩沒什么不同。”走進李端林家時,他正將《小王子》里這句話工整地謄寫在本子上。“我喜歡看書,它能帶給我力量”,李端林用手語說。
“小時候特別孤單,我不會說話,沒法跟小朋友玩兒。”幸運的是,2011年,他被送到鄂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從此癡迷在無線電的世界里。“他學習有股拼勁兒,別人休息時,他仍在實驗室研究電路。”李端林的老師董志群說。
努力沒有白費,學習電子電工課程半年后,李端林獲得多個獎項,也成為2015年鄂州市第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最年幼得主。“我想成為黃大年那樣的科學家,用科技報國。”李端林在紙上寫道。
重慶永川區萱花中學劉佳——
“我多干點活兒,外婆就不那么累了”
1月23日上午,見到14歲的劉佳時,她正在寫作業。簡易的書桌搭在陽臺上,墻上一張《學習規定》字跡清晰:當天作業不過夜,做完作業要洗碗、拖地……
臨近中午,劉佳起身到廚房做飯。淘米,切肉片……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飯菜就端到了外婆面前。“平時我多干點活兒,外婆就不那么累了。”
劉佳是個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她和外婆相依為命,洗衣做飯,樣樣都行。外婆教導她:“多讀書才能走出‘窮窩窩’”,她始終銘記在心。“長大后想當老師,溫暖更多人。”劉佳說,她很喜歡茅盾的《白楊禮贊》。“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劉佳的誦讀充滿著力量。
貴州興仁縣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文敏——
“我要節省點,給媽媽買個新年禮物”
1月24日,貴州興仁潘家莊鎮迎來久違的晴天。雖是寒假,15歲姑娘文敏早早起床,她今天要帶患有疾病的養母去鎮上置辦年貨……“再便宜10塊錢好不好?”“小姑娘真厲害,賺你的錢可不容易喲。”來到鎮上,文敏首先為養母添置了棉鞋和保暖內衣。“在學校圖書館勤工儉學每月能掙800元。我要節省點,給媽媽買個新年禮物。”
“養父早逝,家里就剩我們娘倆了,團圓才有年的味道。”放寒假那天,文敏把養母從福利院接回家過年。半年前,她放棄上普通高中,到興仁縣民族職業技術學校讀護理,養母也在政府關心下被安排到福利院養老。
夜幕降臨,文敏開始復習功課。“現在媽媽有福利院照顧,我也能安心多上幾年學,畢業后爭取當名護士,用自己的勞動,回報大家的關愛。”
(本報記者王明峰、姚雪青、張丹華、程遠洲、劉新吾、程煥)
■專家觀點
他們眼里有光芒
“新時代好少年”應該是什么樣?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孫彩平教授說,“好少年”折射了一個時代社會期許的青少年精神面貌,“他們應該眼里有光芒,心里有世界,腳下有行程,身上有功夫”。
成長于新時代的廣大青少年面臨更加多樣化選擇,如何發展自身興趣?南師大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馮建軍建議,青少年發展興趣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如此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獨特世界。
“青春期的孩子各方面有很多變化,父母和老師需要了解其成長的特點,不斷學習、調整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長劉秀英認為,好少年的成長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更多好少年的出現也有賴于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最近更新
- 高臺縣新壩鎮中心衛生院紅崖子分院多措并舉積極推動醫共體建設工作2022-01-16
- 福田人:先核酸再買藥!這39類藥品需到定點藥房購買2022-01-16
- 馬術運動拓開鄉鎮農牧民致富路2022-01-16
- 城東湖街道向先進社區“看齊”2022-01-16
- 在巍巍長城間守望(青春日記)2022-01-16
- 注意!福州市中心這條路出行有變2022-01-16
- 市政協委員建議推動出臺《重慶市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高質量集聚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2-01-15
- 噴灑消毒劑2.9噸!鶴壁鶴山區對城區公共場所集中消殺2022-01-15
- 大慶兩會看檢察 | 漫看大慶檢察“高光”時刻(一)2022-01-15
- @所有焦作人 坐火車不用再帶身份證了2022-01-15
- 從警前VS從警后,一同追憶那段“芳華”!2022-01-15
- 速看!福州這個路段出行有變2022-01-15
- 【長三角日報】紹興原市委書記馬衛光,任杭州市政協黨組書記2022-01-15
- 西安市新城區發布關于在外人員返鄉有關事項的通告2022-01-15
- 大幅提速!長春中院首次適用二審民事案件獨任制審判2022-01-15
- 天津津南檢察:“既要抓好防疫,也要辦好案件”2022-01-15
- 豫警文苑丨黑夜卡口,藏著最深的愛和最亮的光2022-01-15
- 全省法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線上辦” 傳統線下繳退費功能為何仍保留?2022-01-15
- 受疫情影響西安部分區縣蔬菜滯銷,亟需各方助力解決2022-01-15
- 恩施州6個重大交通運輸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2億元2022-01-15
- 【15號用】3崗招聘若干人!45歲以下可報!五險一金+包食宿!2022-01-15
- 國際科技合作助推湖南優勢領域提升國際競爭力2022-01-15
- 延安城區新增車位3100個 有效破解停車難2022-01-15
- 鴻星爾克入選2021年“誠信之星”!2022-01-15
- 菏澤農商行新興支行開展包片行政村信貸產品推介活動2022-01-15
- 鞏義市:黨員“雙報到”進社區 為民服務“不打烊”2022-01-15
- 廣東珠海1月15日新報告1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1-15
- 大降價!阜陽即將啟動2022-01-15
- 北京專報丨國家衛健委:天津疫情仍在持續發展,西安疫情進入收尾階段2022-01-15
- 陜西對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人員 落實后續7天居家健康監測措施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