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期貨來護航 膠農不愁賣好價

保險、期貨、農民,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這三者似乎關系不大。近期的一個戰略合作協議,卻將這三方緊緊聯系在一起。

2017年9月,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等各方支持下,南華期貨牽頭聯合人保財險公司,與云南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府正式簽訂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戰略合作協議。這一創新能夠讓膠農有效規避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最終形成風險分散、各方受益的閉環。膠農白軍欣慰地說:“再也不用擔心割膠之后賣不到好價錢了!”

膠農不再擔心市場波動

南華期貨將服務“三農”列為公司的重點工作方向,組建了一支40余人的服務“三農”的專業團隊,積極開展“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三農”“企業風險管理”“產業鏈考察”等工作。在各期貨交易所的支持下,南華期貨積極聯合保險公司在全國各地的貧困縣開展農產品的“保險+期貨”試點建設工作。

滄源佤族自治縣天膠試點便屬于“保險+期貨”精準扶貧試點項目。滄源佤族自治縣是革命老區,同時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天然橡膠是當地產膠區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由于近年來橡膠價格波動,穩定膠農收入成為滄源佤族自治縣面臨的重大難題。

在天然橡膠“保險+期貨”的具體操作中,人保財險開發價格險,農民或農業企業購買保險,以投保后90天內上期所天然橡膠ru1801合約收盤價均價結算,低于目標價格的部分由人保財險向農戶進行理賠;人保財險通過購買南華期貨相應產品以對沖農產品價格下降可能帶來的風險;南華期貨在期貨交易所進行相應的避險操作,最終形成風險分散、各方受益的閉環。

擴大試點項目受惠力度

原試點方案中設計的投保量實際上遠不能滿足滄源縣當地膠農參與需求。為此,南華期貨在簽約時調整了膠農投保方案,擴大了試點項目的受惠力度。該試點覆蓋土地面積1萬多畝,惠及膠農超過1000戶,其中80%以上的膠農為當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為當地膠農的收益提供了有力保護。

而在廣西,早在2015年初,南華期貨聯合太平洋保險公司針對廣西甘蔗種植者提供了“保險+期貨”的服務業務,綜合運用保險和期貨兩種金融工具,有效化解糖料蔗價格波動風險,維護農民種植利益。

經過保險公司與南華期貨的設計,即使白糖的市場銷售價格下跌,廣西的甘蔗種植者仍能按照既定的價格獲得保險補貼,有效地保障了農民的利益和種植積極性。該項目通過建立聯動式的保險保障機制、組合式的風險分散模式和便捷式的保險理賠流程,為大宗農產品“價補分離”改革提供了寶貴的試點經驗。

通過期貨規避價格風險

通過期貨規避價格風險既是國際慣例,也是南華期貨服務企業的方向之一。

2016年11月,南華期貨與九三集團強強聯合,宣布成立橫華農業產業服務有限公司,利用金融工具促使期貨和現貨相結合,深度服務農業產業鏈企業。

為此,橫華農業探索發展了兼顧農戶利益和企業持續經營的“延期點價”收購模式。這種模式中,農戶先將產品交付給企業,交貨當時不規定價格,根據商品的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在有利于農戶的情況下再與商家定價收錢。

2016年12月,黑龍江海倫市大偉大豆專業種植合作社與企業簽訂購銷協議,并約定以大連期貨市場豆一1705合約的入場成交價3623元/噸作為之后三個月內二次點價的基點價格。若大豆期貨價格高于基點價格,則農民可以采用點價的方式高價賣給企業;若大豆期貨價格一直處于較弱的下行態勢且最后收盤價低于基點價格,合作社放棄點價權利。企業通過與農戶簽訂“延期點價”訂單,一方面鎖定了原料,穩定了原料供給;另一方面又賦予農戶在一定期限內自由選擇賣價的權利,是期貨市場服務“三農”,實現涉農企業和農戶雙贏的又一重要創新。

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旭峰表示,南華期貨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公司經營的戰略方向,發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在服務過程中推動自身的成長壯大。

關鍵詞: 期貨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