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 讓老年人過上幸福晚年生活

鹽山縣鹽山鎮韓橋村通過出臺系列惠民政策,打造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過上吃不愁、病無憂、老有樂的幸福晚年生活。

給老年人按月發放養老金、村干部集體為老壽星辦壽宴、籌措資金建醫院和養老院……今年以來,鹽山縣鹽山鎮韓橋村通過出臺系列惠民政策,打造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過上吃不愁、病無憂、老有樂的幸福晚年生活。

給老人發放養老金

走進鹽山縣鹽山鎮韓橋村,鱗次櫛比的高樓、整齊繁華的街道、標準化的幼兒園和小學、現代化的醫院和養老院,還有千人大禮堂、公園、賓館、游泳館,很難想象這里是一個村莊。

“韓橋村原本有319戶1136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這里吸引了眾多外來人口,最多時能達到上萬人。”韓橋村黨支部書記汪富旺說。

汪富旺說,韓橋村的發展得益于老書記汪連祥的悉心經營,從2006年起,村里依托工業園區優勢,積極引進企業,以土地入股形式賺得村集體發展的“第一桶金”。隨著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們也享受到越來越多的改革發展紅利。搬進設施齊全的住宅小區,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學,學生考上大學村里發放助學金,村民每季度都能領取米面油,年底家家戶戶領分紅,小日子過得比城里人還幸福。

“老書記在任的時候,村‘兩委’就提出要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讓年輕人能放心出去創業或是打工。”汪富旺說。

村“兩委”出臺一系列針對老年人的好政策:村里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都能領到500—800元的養老金;超過80歲的老人過生日,村里負責擺壽宴,送上3000—5000元的“大紅包”;老人去世后,村“兩委”班子免費操辦白事,并給家屬送去一筆喪葬費。

“考慮到老人們看病不方便,歲數大了需要有人照顧,2017年我們又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籌建滄州市中心醫院鹽山分院以及渤海雙緣安養院,希望老人們都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汪富旺說。

醫院建在家門口

“現在專家每周都來我們這兒坐診,我在家門口就能復查,不用倒車去滄州,看病特別方便。”72歲的郭風云激動地說。

4年前,郭風云老人突發心梗,正是沾了離醫院近的光,才轉危為安。“都說我有福啊,家門口就有醫院,不然我可能就不在了。”郭風云說,現在她什么活都能干,只需每天服藥、按時復查。

村民張俊杰說,以前家里的孩子或是老人生病,都要去鹽山縣城或者滄州看,現在不用出村,家門口就能治病,村里人都覺得特別方便。

滄州市中心醫院鹽山分院事業發展科科長董斌說,醫院積極踐行健康中國戰略,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增進民生福祉。“經過多年發展,目前鹽山分院已開設20余個科室,本部專家會輪流來這里坐診,同時還啟動建設了卒中中心,開展了急診CPI、血管內超聲、逆行膽管造影等技術。”董斌說,如今滄州市中心醫院鹽山分院不僅讓鹽山當地的百姓受益,就連周邊南皮、孟村、海興的村民也享受到了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

打造康養小鎮

來到位于韓橋村的安養院,老人們有的在健身器材前鍛煉,有的在護工陪伴下曬太陽,仔細一聽,大家都操著不同地區的方言。

“我們這里居住的500多位老人,來自全國各地。為了照顧好他們的生活起居,我們會定期培訓護工,合理搭配膳食,開設知識講座,組織文化活動。”安養院院長翟廣森說。

87歲的楊桂蘭和85歲的楊吉升感慨,“論養老,哪兒都不如韓橋好。”楊桂蘭老人說,之前和老伴去海南生活了兩年,由于氣候不適應,看病不方便就回了孟村。孩子們告訴她,韓橋有家養老院特別好,原本只是想來看看,結果一來就不想走了。

“你看我們這屋挺寬敞,有電視有冰箱,到點就去食堂吃飯,比在家住著還省心呢!”楊桂蘭說,前段時間老伴凌晨突發腦梗,整個人昏迷失去意識,護工緊急護送楊吉升做了手術,因搶救及時沒有留下后遺癥。

“安養院的二樓直接和醫院相連,要是換了別處就醫不可能這么及時,我跟孩子們說,以后我們老兩口哪兒也不去了,就在這里不走了。”楊桂蘭說。

汪富旺告訴記者,韓橋村已經建好了宣惠河兩岸的景觀帶,接下來還將打造康養小鎮,讓村莊環境越來越美,為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代晴 崔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