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橋立交建成通車 為擁江發展“打通堵點”

16條匝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南京歷史上最大的立交——寧馬高速公路油坊橋立交互通(以下簡稱油坊橋立交)建成通車已有3個多月。作為南京城市西南樞紐群的重要交通門戶節點,其服務著百萬市民的便捷轉換出行。這個“巨無霸”是如何誕生的?未來還能為城市路網和城市能級帶來哪些提升?昨天,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地位:聯網成環,為擁江發展“打通堵點”

油坊橋立交樞紐不僅是西南片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南京市“高快一體化”路網重要節點、跨江發展的重要連通點,也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4211)的交通節點、南京繞城公路環線等重要交通轉換點、主城“井字內環”中“西環”向南延伸的射線與高速公路的銜接點。它連接鳳臺南路、宏運大道、繞城公路、寧馬高速、江山大街等多條道路,關系著岱山、河西南片區上百萬市民的出行。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油坊橋立交一直是交通堵點。他們分析發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一座獨柱墩橋梁跨徑限制,該段道路寬度只有雙向四車道;二是,互通內有一段200米的“交織段”,繞城公路主線去往大勝關長江大橋方向與鳳臺南路往大勝關長江大橋匝道的車流,在200米范圍內形成交織,造成常態化擁堵,拖累了繞城公路的通行效率。

油坊橋立交改擴建項目指揮部原指揮長陳小寧介紹,考慮到江心洲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后,南京快速“繞城環”形成閉合,南京擁江發展新時代全面來臨,未來油坊橋互通的交通量將進一步增加,而且隨著南京城市空間格局的擴張以及繞城外圍新興組團的快速崛起,這一區域的交通量還要增加。基于以上背景,市政府決定將油坊橋立交改擴建工程納入寧馬高速改擴建工程一并進行。

揭秘:早期規劃比現在還要“超級大”

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版”油坊橋立交雖然已經是南京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立交,但早期規劃規模更大,曾被設想為一個“超級大樞紐”。后來在論證過程中,專家提出了按功能需求劃分層級,優先保障高速國道主干線、城市交通環線、高快銜接交通轉換交通出行,兼顧滿足地方出行交通需求的設計原則,對區域路網進行了重新梳理。將“超級大樞紐”規劃,分散為油坊橋樞紐互通、賈東村立交、龍翔西立交,拉大互通立交間距,采取一次性統籌規劃、分期實施的方式,有序建設,合理分散交通出行,避免過多的交通匯聚到油坊橋立交,形成新的擁堵局面。

陳小寧介紹,交通組織是一個復雜的大體系,猶如人體的血管,由主干動脈和無數毛細血管組成,“交通樞紐就是心臟,承擔著血液輸運的組織功能。只有強的心臟,才能產生強的動力,才能促使整個交通體系快速高效地運轉起來。”他說,“心臟是否健康,要依靠設計人員的智慧。如何優化設計,才能在各種約束條件下,既實現主干動脈的順暢,又減少對支路毛細血管的影響?我們的優化設計就是通過技術手段,防止因標準不協調、不匹配等問題帶來的節點擁堵,使城市交通運轉更為通暢、更有動力。”

未來:預留數字大道匝道,支撐產業發展

家住岱山新城的劉先生在龍蟠中路某單位工作,新的油坊橋立交建成通車后,20公里的上班路他現在開車只需25分鐘,比原先至少節省了20分鐘。“現在從岱山東路上滬蓉高速經油坊橋立交,可以轉換到花神樞紐或者軟件大道到城東,也可以走鳳臺南路到內環南線到城東,只要打開導航看看,在上油坊橋立交之前有多種選擇。”劉先生說。

陳小寧介紹,目前,油坊橋樞紐為繞城公路、寧馬高速、長江五橋、鳳臺南路、數字大道、江山大街、205國道等道路形成的六路交叉,共設置了16條匝道。同時,油坊橋立交還預留了寧馬高速與數字大道之間的轉換匝道,實現了城市快速環線和快速射線的貫通,保證鳳臺南路、江山大街、繞城公路、寧馬高速之間的快速轉換,同時兼顧數字大道、S126以及江山大街及周邊地面道路的接入。未來,隨著油坊橋樞紐的進一步完善,將實現從數字大道直接駛入寧馬高速,避開繞城公路鐵心橋擁堵路段,方便雨花、江寧地區往板橋新城、濱江新城及馬鞍山方向溝通聯系,進一步促進雨花臺區軟件產業發展,支撐打造江蘇數字經濟創新中心,助力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發展。

近日,寧馬高速油坊橋互通綠化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寧馬高速油坊橋互通是南京有史以來最大的立交,是寧馬高速改擴建工程的三處節點之一,它和繞城公路、江心洲長江大橋(長江五橋)一起,起到跨江快速環線功能,服務周邊上百萬市民。(馮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