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一件件“小事” 打通一個個痛點堵點 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加強1617個信號燈控制路口統籌管理、127處配時方案增加到7套、減少40個交叉口等待延誤、新增153條綠波帶……據本報報道,市公安局今年主辦的“優化紅綠燈設置”等3個市級民生實事項目,均完成序時進度,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這座城市里,有無數條道路、無數個路口,過馬路等紅燈是再尋常不過的小事,很多人根本不會留意到,那個每天都要經過的路口,紅綠燈多了幾秒或少幾秒。然而,城市就像一臺復雜精密的機器,其效能與效率的提示,就是由千千萬萬細微變化累積而成。紅綠燈雖小,卻關系到車輛與行人的通行效率、城市的擁堵指數,以及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不斷優化紅綠燈設置,使之更科學合理、等待延誤更少,無形中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便民惠民利民的實事、好事。綠燈前節約的每秒每分,就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今年年初,我市400多名人大代表投票選出2021年十大民生實事。說是“十大實事項目”,實際上聚焦了十大民生領域,因為每個實事項目都包含若干個子項目。例如“優化交通出行”項目,包括優化紅綠燈設置、優化公交線路30條、新增泊位5000個、完成主城區15處小微堵點改造等。縱觀這十大項目,除了擴建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保障房開工等算得上真正的大項目、大建設,其余絕大多數子項目和優化紅綠燈一樣,并沒有那么“大”,甚至還非常“小”。但是,我們又為何冠以“十大”之名呢?原因就在于民生實事的衡量標準,不看體量規模大小,而是看是否抓住民生熱點、痛點,是否聚焦百姓關切。任何一件小事,乘以南京930多萬人口,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我們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滿意的事情抓起。”現實中,我們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解決好市民的“急難愁盼”;另一方面,類似紅綠燈多幾秒少幾秒這樣的小事,雖然也關系到切身利益,但人們的直觀感受并不強烈,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從專業角度出發,主動作為、創新實干。民生工作面廣量大,既要做好“面子”,也要繡好“里子”。很多小事做好了也只是“隱績”,不彰不顯,但恰恰最考驗我們是否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做實事。

生活需要多些綠燈,城市民生也需要更多“綠燈”。讓我們辦好一件件“小事”,打通一個個痛點堵點,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人民群眾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丁輝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