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關村“醫工谷”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

為探索醫工交叉發展的有效途徑、推動臨床問題與產業需求切實結合,為人工智能與醫工合作搭建平臺,促進醫療、工程科學領域的頂級專家深度挖掘醫工交叉科技創新的意義與價值。2019年10月26日首屆中關村“醫工谷”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

北航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院長樊瑜波指出,生物醫藥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一項,我國是慢病大國,在康復、康養方面有大量需求。在需求的刺激下,便形成了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這一產業在醫療器械中屬于較獨特的產業,它體現出了醫工交叉的特點。醫院用的康復訓練系統,康復治療系統便屬于康復輔助器具一類。

樊瑜波表示,老年人、殘疾人、慢病、癡呆性、自閉癥等群體,他們身體功能減退,無法像常人一樣生活時,輔助技術和器具能給予他們一定的輔助功能。減輕由于身體功能損失帶來的嚴重后果,減少對護理的需求,預防繼發的健康問題,降低衛生和護理費用,并使他們有尊嚴的生活。在這方面,人工智能醫療健康和智能康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本次論壇發布的“北京醫工交叉創新前沿技術十大熱點方向”中就包括人工智能醫療健康和智能康養領域。其中人工智能醫療健康領域包括穿戴或植入式物聯網健康智能系統,AI醫療健康管家與云服務,AI輔助影像識別與診斷。智能康養領域有情感識別與自然交互陪護機器人,智能感知與交互康復訓練系統。

樊瑜波強調, “互聯網+養老”如今已成為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重點考慮方向。在發展過程中既要重視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創新,又要重視康復輔具、健康類產品的研發。從人力粗放型向高新技術精準型轉變,將先進的科技手段綜合應用到醫院、個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區康養等領域。

“目前國內支持創新的力度是空前的”。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寶亭表示,在國家的支持下,從2014年3月到2019年7月10日,國家受理醫療器械申請1200多項,組織專家審查通過232項被批準進入特別創新醫療通道,醫療審批通道。

另外,王寶亭格外強調了申報創新醫療器械審批的注意事項。他強調,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申報的產品是創新的;其次要把申報產品基本定形,實事求是,保證資料真實,產品真實。他表示,創新醫療器械應從病人的需求出發,需求是發明之母,許多醫療創新器械都來自臨床醫生。此外,還要從進口醫療器械研究著手,從有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著手。

就目前科研成果在臨床轉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創新轉化中心主任姜雪表示,近幾年僅北醫三院就轉讓了16項成果,43項專利,應用領域包括婦產科、骨科、消化科等。他表示,醫工交叉的過程是高技術加醫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實現知識產權分配,動物實驗、臨床驗證這個體系又該如何打造,目前尚無定論。

樊瑜波補充稱,醫工交叉中,醫療人才和工程科技人才的交叉融合顯得格外重要,要提出醫療健康+X。創新成果在臨床轉化過程中注冊醫療器械要為資本市場介入提供便利,研發的核心技術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考慮到臨床的需要性、可靠性、醫藥性。另外,注冊監管政策要精準化,因每一類產品對臨床實驗的要求不同,因此政策監管要細膩到每一類產品,實現管理精細化。此外,要推進醫療器械納入醫保,使老百姓用的起產品。

據悉,本次論壇是在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衛健委、海淀區人民政府的領導與支持下,由北京市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創新轉化中心和中關村智友天使研究院聯合舉辦。(王國菁)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