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院長體驗全飛秒:第二天直接工作

最近,太學眼科聯合錢江晚報做了個近視激光手術的小調查。在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一項中,50%以上的受訪者都表示大于8小時。

而做近視激光手術前,受訪者們最關心的問題是:術后視力是否滿意,以及術后是否有畏光、干眼等并發癥。

這次調查是在一個全飛秒手術的直播現場進行的,被直播的患者是杭州太學眼科中心院長董媛,作為一位眼科醫生,她為無數患者做過屈光手術,但8月25日上午,她自己作為患者,親身體驗全飛秒手術。而為她手術的醫生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院長、被稱為國內全飛秒手術“第一人”的周行濤教授。

“我現在看東西已經比我以前摘掉眼鏡時清晰多了。”

為別人做手術時

自己也很心動

董媛院長的這次手術是在“太學眼科新一代全飛秒SMILE 3.0發布會”上進行的。她戴眼鏡已經很多年,之前雙眼近視度數在四五百度左右,還分別帶有近兩百度的散光。

“我給患者做激光手術的時候,時常會聽到患者手術完說:哇,完全是不一樣的世界。其實,心動過很多次。”董媛院長說,這次太學眼科中心引進了全飛秒激光近視矯正手術(SMILETM3.0),又趕上周行濤教授親自操刀,所以她就想親自體驗一下全飛秒。

那么,做全飛秒手術到底是種什么感覺?

錢報記者在她的手術直播視頻中看到,從完成手術的那一刻,董媛院長就面帶笑意。“手術中只要按照醫生的指令去做,基本沒什么問題,時間特別短,兩只眼睛只需要四五分鐘就完成了。”

董媛院長指著辦公室外,遠處高架橋上行駛的車輛又說:“手術過程中,沒有任何不適,更沒有疼痛感。我現在的視力比我摘掉眼鏡時,清晰多了。那些汽車我都看得清楚。”

董媛院長表示,“術后眼前會有點薄霧感,一般兩個小時后就好了,基本第二天睡醒后,清晰度就更好了。不需要特別的休息,更不會影響工作。”

作為醫生,董媛院長對全飛秒手術已經非常了解,她解讀說:“最看中的是術后視覺效果,術后第二天即可實現正常用眼。”

上海瑞東醫院太學眼科中心眼科主任李俊形象地形容全飛秒的手術過程:像微風吹過雙眼。

28歲的代先生近視300多度,三個星期前也剛剛在杭州太學眼科中心通過全飛秒手術完成近視治療。

“其實手術后,我的視力立刻就恢復到1.5。”代先生對術后效果非常滿意,“以前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找眼鏡,有時候找不到,又趕著上班,真的很抓狂。如今終于可以和這種感覺說拜拜了!”

來手術的

越來越多是喜歡運動的人

此外,董媛院長在此次發布會上還接受了“亞太國際屈光手術&SMILE中心”頒發的技術臨床應用授權證書,授證人正是為她做手術的周行濤教授。未來,董媛院長依托一雙巧手和新一代全飛秒SMILE 3.0,將為更多近視人士帶去美麗而又滿意的“SMILE”。

當天,慕名而來的患者,在周行濤教授、董媛院長的親診服務下,有近20人完成全飛秒手術。

董媛院長介紹,目前為止,來做全飛秒的患者大多數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不少年輕人是因為喜歡運動,覺得戴眼鏡麻煩,有些是因為職業原因,想去掉眼鏡,多數都是希望眼睛更舒服一些,提升生活品質。”

不過,周行濤教授解釋,全飛秒也并非適合所有人。

“比如近視度數非常高的,或者角膜比較薄,或者術前篩查出來,角膜有其他疾病等就不適合做這個手術。”

董媛院長也強調,做全飛秒一般是要求年齡在18歲以上,并且這兩年度數穩定,近視度數在1000度以內散光500度以內,“具體情況還是需要醫生檢查后來判斷。”

做完全飛秒會不會復發、反彈?這也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問題,對此,董媛院長也做了解釋。

“如果術前近視度數穩定,手術在角膜能夠承受的安全范圍,術后反彈的幾率極低,并且全飛秒手術術后屈光狀態更穩定。”(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盧淑敏 吳慶華 金薇薇)

關鍵詞: 全飛秒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