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巡展在太原博物館開幕

“美成天龍——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展”26日在太原市博物館開幕,這是天龍山石窟科技保護成果在國內首次展覽。

天龍山石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鑿于東魏、北齊、隋唐時期,距今約1500年,現存洞窟25座,大小石佛造像500余尊,顯示了中國石窟藝術鼎盛時期的輝煌成就。20世紀20年代,天龍山石窟遭到人為盜鑿,約160件文物流失海外,聞名于世的天龍山石窟造像身首異處、天各一方。

2013年以來,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通力合作,歷時6年,在全世界9個國家的近30座博物館進行三維數據采集,并借助最新數字技術進行復原。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地采集到100余件天龍山石窟造像,實現了11個主要洞窟的專業數字復原。

展覽借助沉浸式影院、VR、3D打印等科技手段,通過“序”“山”“佛”“人”四個版塊,展示出各時期石窟造像的原始風貌和藝術特色,以及近代文物流散史和當今數字復原成果。

據了解,2019年7月,天龍山石窟數字復原的部分成果率先在法國留尼汪省圣但尼市展出。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于灝說,5天的展出時間里,當地市民排隊觀看,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文物保護與高科技相結合,是文物‘活’起來的生動實踐。充分利用數字多媒體的優勢,提高觀眾的參與度,讓老百姓能夠看得懂、喜歡看。”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劉玉偉說。(記者王皓)

關鍵詞: 天龍山石窟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