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尕海濕地“增肥記”

初秋時節的尕海濕地碧波蕩漾,芳草萋萋,成群結隊的水鳥拍打著翅膀穿梭在湖面和灌木叢中,不時傳來陣陣嘰嘰喳喳的叫聲。指著浩渺的水波,范龍興奮地說:“尕海濕地一年比一年‘胖’了!”

尕海濕地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境內,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黃河上游重要水源補給區之一。豐富的濕地、森林、草地資源使這里成了“鳥類天堂”,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黑頸鶴和黑鸛在這里繁衍生息。

“尕”在當地方言中意為“小”的意思。作為保護區管理局尕海保護站的副站長,范龍在他多年的工作經歷中親眼見證了尕海濕地由“尕”到“大”,由“瘦”到“肥”的綠色蛻變。

范龍告訴記者,受過度放牧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尕海濕地的核心部分尕海湖曾在1995年、1997年和2000年三次干涸。不僅如此,嚴重的蟲害和鼠害也加劇了濕地的破壞程度。曾經有一段時間,草被啃得“不長個”,草原看上去一片烏黑,難見綠色。

“尕海濕地及其泥炭資源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儲水、供水特別是儲存碳匯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意義。如果任由濕地繼續萎縮、破壞下去,后果不堪設想。”范龍說,保護尕海濕地刻不容緩。

近年來,保護區管理局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實施濕地保護和恢復項目、建設引水工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等措施,有針對性地防治蟲鼠害。“‘對癥下藥’有效緩解了尕海濕地的病情。”范龍說。

與此同時,紅外相機視頻監控等一系列過去在濕地保護過程中缺失的先進技術也被大力引進;面向區域內群眾廣泛的環保宣傳則構建了濕地保護的長效機制。

人努力,天幫忙。這兩年,甘肅省降水量持續增大也為尕海濕地恢復性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經過多年的保護和治理,保護措施成效逐漸顯現,尕海湖水域面積持續擴大,草地的水源涵養和固土能力得到增強,每年到尕海的候鳥數量不斷增加,尕海濕地重新恢復了生命力。

統計顯示,2018年,尕海湖最大水域面積達2580公頃。范龍介紹,“根據目測,今年面積比去年還要大,準確的數據到今年冬天湖面結冰時可測算得出。”

生態向好,野生動物有了更好的棲息環境。近年來的調查和監測顯示,該保護區內有脊椎動物31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4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3種,一些曾經只在資料出現過的野生動物也現身保護區。

前不久,范龍和同事接到了周邊群眾的求助電話,得知在保護區附近發現了一只受傷嚴重的鹿。經過查看才發現是草原上較少出現的狍子。緊急救助后,狍子“死里逃生”。

最近幾年,保護區管理局還聯合蘭州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致力于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立勛和團隊在保護區布設了相關監測網絡,和管理人員合作開展重點保護動物紅外相機的監測工作。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范志蘭表示,濕地是地球之腎,怎么保護都不為過。當前,濕地、森林和草地資源的保護任重道遠,還需要不斷創新,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新華社記者張文靜、王銘禹)

關鍵詞: 尕海濕地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